云霞育儿网

1953年6月,朝鲜战争停战协议达成,李承晚却拒绝在协议上签字,还擅自扣押了27

1953年6月,朝鲜战争停战协议达成,李承晚却拒绝在协议上签字,还擅自扣押了27000名中朝战俘,毛主席得知后大怒:“停战签字必须推迟,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1953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上台了,他竞选的时候就拍着胸脯说,肯定把结束朝鲜战争当成头一件大事来办。 2月22日,“联合国军”的总司令克拉克给朝中方面写了封信,说要不先把两边受伤生病的战俘进行交换。 毛主席秒懂,这是艾森豪威尔新政府在试探咱们的态度,没过几天,斯大林去世了。 苏联新上来的领导人,一门心思要稳住苏联国内的局面,还想缓和一下跟西方的紧张关系,就盼着朝鲜能赶紧停火。 周总理去莫斯科参加斯大林葬礼的时候,他们就明说了,朝鲜战争再拖下去,对苏联对中国都没好处,要是想掌握和平的主动权,就得在战俘问题上松松口,找找妥协的办法。 中朝方面仔细合计了之后,给克拉克回了信,说同意先交换伤病战俘,还建议赶紧把谈判恢复起来。 周总理发了个声明,说参战的两边,得保证停战后立刻把那些想回家的战俘都送回去,剩下的就交给中立国,让他们来公正解决遣返的事。 英国、法国这些国家都表示支持,谈判这就有了转机。 5月13日到6月15日,志愿军打了两回夏季反击战,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打完,把谈判的进度往前推了一大截。 这时两边终于在战俘遣返的事上达成了协议,关于停战的所有议题都谈妥了,就等着签字了。 可谁也没料到,李承晚这时候跳出来捣乱,他们根本不接受停战协议,借着“就地释放”的由头,硬把2.7万名被俘人员扣了下来,还大言不惭地说要把战争“接着打下去”,要“打到鸭绿江”。 毛主席大怒,当即就决定得好好教训教训他们:“停战签字必须推迟,啥时候合适,得看情况发展再说,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7月13日晚,志愿军第20兵团的五个军加一个师,分成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再加上第9兵团的24军,一起朝着金城以南打了过去,金城战役就这么打响了。 志愿军1100多门大炮齐开火,猛劲儿打出去1900多吨炮弹,敌人的那些工事,眨眼间就被炸得稀巴烂。 这可是志愿军入朝以来,集中的火炮最多、火力最猛的一次战役,炮兵第21师第201团的组织干事王瑛后来回忆说:“阵地一片红,天上全是亮的。” 志愿军只用了一个小时,就把南朝鲜军四个师的前沿阵地全突破了,还不到一天的工夫,往南推进得最远的地方,都到了9.5公里。 7月14日下午,更精彩的来了,第68军第203师有支小分队,领头的是副排长杨育才。 他们化装成南朝鲜军,机灵地躲过了一道又一道哨卡,摸到了南朝鲜首都师第一团,就是那个“白虎团”的团部附近,一下子就把“白虎团”团部给端了,整个小分队没一个伤亡的。 之后,志愿军的穿插支队借着夜色掩护,三个多小时就往前插了9公里,还趁势收拾了驻扎在“白虎团”团部附近的美军第555榴弹炮兵营大部分人都歼灭了。 过来增援的南朝鲜首都师机甲团第2营,大部分也被消灭了,连机甲团团长都被击毙了。 才过了两天,东集团又往南推进了9公里,16日那天,敌人开始反扑,志愿军就转成防守,接下来的十多天里,硬生生把敌人从一个连到两个团规模的上千次反扑都打退了。 这场金城战役,再加上其他方向的战斗,一共消灭了5.3万多敌人,还收复了160多平方公里的阵地。 这一下,不光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还让美国当局和南朝鲜当局的矛盾更深了,对停战后朝鲜局势的稳定也起了大作用。 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终于在板门店签了字,克拉克后来在回忆录里沮丧地写:“我得了个不光彩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打赢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美国最后愿意坐下来签停战协议,根本上还是因为打不下去了,在战场上,战线总在三八线附近晃悠,想再往前推,就得付出天大的代价。 英法这些盟友天天喊着要停战,美国国内反战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再耗下去,对美国一点好处都没有,只能放弃打赢的幻想。 李承晚不签字,一门心思要“武力统一”朝鲜半岛,停战了,他这个梦就碎了,所以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破坏协议。 毛主席一眼就看穿了李承晚的侥幸心理,知道只有在战场上把他打疼了,他才会老实。 志愿军在这场战争里的表现,那更是没的说,他们舍生忘死的在战场上拼杀,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 不管是夏季反击战,还是金城战役,都是靠着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才一步步把敌人逼到谈判桌前,才让停战协议最终能签成。 伟大的毛主席,用他的智慧和决断,指引着方向;英勇的人民志愿军,用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捍卫了和平。 他们的功绩,老百姓都记在心里,永远都不会忘。 (信源:“停战签字必须推迟”,是谁惹怒了毛泽东主席?——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