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澳大利亚联合17国,启动美澳史上最大规模的“护身军刀”军事演习,此次演习由19国人员组成,参演人数超3.5万,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此次演习的意有所指。 此次演习地点,从澳大利亚本土扩展到巴布亚新几内亚近海,还新增了网络战、人工智能军事化应用和中程导弹实弹发射等科目。 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美国“美国”号两栖攻击舰等主力战舰都参与其中。 澳大利亚军方高层在启动仪式上暗示,这场演习的目的是让中国“解读背后的含义”。 这场演习表面上是多国联合训练,实际暗藏玄机。美国把澳大利亚当成了亚太战略的支点,试图通过这场演习整合盟友资源。 美国陆军首次在太平洋地区试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日本自卫队则测试了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12式反舰导弹。 这些举动明显是在针对中国的区域拒止能力。但演习的实际效果却值得怀疑。美国虽然拉了18个国家入伙,可这些国家各有各的算盘。 德国、印度尼西亚等首次参与的国家,更多是想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并不想完全倒向美国。 印度和印尼的官方表态都强调,参与演习是为了维护自身安全,而非针对特定国家。 澳大利亚在这场演习中很尴尬,它投入大量资源配合美国,光是2024-2025财年的国防预算就高达370亿澳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支持美军在澳的部署和演习。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的经济却依赖中国。2025年的民调显示,43%的澳大利亚人认为中国是经济伙伴,只有47%视其为安全威胁。 这种矛盾心态在澳大利亚政府的表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国防工业部长康罗伊声称不会提前承诺参与任何冲突,总理阿尔巴尼斯也强调要维持台海现状,不愿选边站队。 可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又不得不为“奥库斯”核潜艇计划支付3680亿美元,这笔钱足够建造几十艘常规潜艇,却因为美国造船业的产能问题,可能要到2040年代才能拿到潜艇。 美国试图通过这场演习展示“团结”,可实际情况却是各怀鬼胎。日本和韩国借机提升自身军事影响力,德国想推进自己的印太战略,东南亚国家则在中美之间玩平衡术。 更讽刺的是,美国在关键资源上严重依赖中国。比如F-18战斗机使用的AIM-9导弹,其导引头所需的铟锑化合物几乎完全由中国生产。 澳大利亚虽然拥有稀土矿,却没有加工能力,最终还是要把矿石送到中国精炼。这种“致命弱点”让美国的军事威慑力大打折扣。 中国对这场演习的回应冷静而有力。中国海军舰船在国际水域合法监视演习,完全符合国际法。 与此同时,中国在太空领域取得的技术突破,如实践21号卫星的太空拖船能力和实践25号的在轨加油技术,让美国感到不安。 在稀土领域,中国的出口管制已经影响到美国军工厂的生产,雷神公司的AIM-120导弹生产线就因缺少稀土材料而减产。 这场19国的“联合秀”看似声势浩大,实则美国的霸权逻辑在现实面前碰了壁,盟友们并不想为美国的战略冒险买单。 澳大利亚的处境更是里外不是人,花了大钱却得不到实际好处,还得罪了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国则以不变应万变,用实力和智慧化解了压力。历史终将证明,靠军事演习堆砌起来的“威慑”,远不如合作共赢有生命力。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美澳启动“护身军刀”最大规模联合演习——环球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