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我对马英九不感冒,他执政的时候,基本上完全遵从美国人的意愿,是真的不敢提统一这两个字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马英九执政期间,面对两岸关系始终是采取“既不统一,也不独立,不表态”的策略。表面看似“维持现状”,实则是在逃避关键问题。他不敢公开谈统一,怕触怒台湾岛内台独势力,也不想激怒美国。 毕竟,美国一直把台湾当作“战略棋子”,不允许它轻易靠近大陆。 金灿荣教授指出,马英九本人有浓厚的亲美背景,曾在美国受训,因此对美国的意图十分敏感和服从。马英九的两岸政策正是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反映,基本是听美国话,走美国的路。 结果,台湾岛内既没有推动统一的真正动力,也没有有效抑制台独势力,反而让台独势力在社会上越发壮大。 马英九执政时,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越来越深。大陆庞大的市场成了台湾商品和服务的重要出口地,尤其是电子产品、农产品等。 以台积电为例,其在大陆南京的大型芯片工厂,雇用了上万名员工,创收惊人。还有台湾的凤梨、释迦等农产品,卖到大陆市场赚了不少钱。 但令人奇怪的是,经济依赖并没有转化为推动政治统一的力量。台湾内部政治氛围依旧分裂,台独声浪时有高涨。金灿荣教授直言,马英九的政策让台湾“经济靠大陆,政治靠美国”,两岸关系始终处于“你来我往”的僵局中。 而且,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派系林立,彼此拆台,导致整个政党力量削弱,没法形成对台独势力的有力遏制。反倒成了“阴阳人”,一方面承认经济离不开大陆,一方面又不敢谈统一,政治上保持模糊、暧昧的姿态。 现在回头看,马英九任期结束后,台湾政治形势依旧复杂。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实际上都极度亲美,少有真正推动两岸统一的意愿和行动。岛内台独势力依然存在,且在年轻人中有一定影响力。 台湾普通民众对统一的态度普遍是“维持现状”,也就是不想宣布独立,但也不愿意轻易统一。这种“维持现状”实际上就是政治上的僵持不下。没有人愿意主动推动统一,害怕引发冲突或者生活变动。 金灿荣教授指出,这种局面让统一的和平前景很渺茫。既不能统一,也不敢独立,长期处于“冻住”的状态。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统一迟迟不来,甚至可能激化矛盾。 武统的可能性因此被他提出来,作为一种现实的选项。虽然听上去有些激烈,但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和平统一的希望确实不大。 既然台湾内部缺乏推动统一的力量,大陆方面只能靠自己主动推进。大陆已经做好准备,对岛内各种政治势力进行“清理”和调整,推动两岸关系向统一方向发展。金灿荣教授强调,统一大业不能指望台湾政治人物,也不能完全依赖岛内民意。 大陆一直倡导“一国两制”的方案,主张给予台湾高度自治的空间,保留台湾现有的制度、经济和文化特色,确保台湾同胞的利益和生活方式不受损害。这种方案在香港澳门已经实行多年,虽然有不同声音,但基本保障了高度自治。 大陆愿意让台湾在很大程度上“自己管自己”,外交和国防除外。这样的诚意是前所未有的,也体现了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耐心和灵活性。 我们回顾一下马英九执政期间的表现:一边阻止统一,一边让经济完全依赖大陆,却又不敢提出推动统一的方案。这样的政策是典型的“假老练”,看似平衡,实际上是“和稀泥”,既没担当,也没实际作为。 这让台独势力有机可乘,年轻一代被灌输“大陆专制、生活困难”的认知,害怕统一带来的变化。媒体和学校教育里,很多大陆的正面形象被刻意忽略甚至抹黑。长此以往,台湾民众对统一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大,心结难解。 而国民党在岛内的影响力也逐渐减弱,不但无法团结一致,反而内部分裂。与民进党一唱一和,共同保持亲美立场,让台湾政治格局陷入停滞。 金灿荣教授总结说,统一只能靠大陆自身力量推动,台湾目前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主动促成统一。岛内各派势力不值得信任,统一过程中对台湾政治势力的调整和清理是必要的。 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充满变数,但大势所趋是不可逆的。无论如何,统一是历史的必然,中华民族走向完全统一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对于这一天的到来,我们既要保持耐心,也要做好一切准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