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堵中国使馆,中国正式发函韩国,这一次,中方动真格了。不是抗议,不是警告,是一纸严正函件送到李在明政府办公桌上,要求其“立即保护中国使馆安全与中国公民合法权益”。这不是客套话,而是中国罕见用强烈外交手段敲打一个所谓的“友好邻国”。 事情的导火索,是首尔街头那伙人的出格举动。上周末,几百个抗议者围在中国驻韩使馆门口,举着标语喊口号不算,还往使馆院里扔矿泉水瓶。有个家伙甚至试图翻越围墙,被安保拦下来时还在骂骂咧咧。使馆的监控拍得清清楚楚,这些人里有不少带着韩国国旗,一看就是有组织的行动。 李在明政府一开始还想打太极。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说“会保障外交机构安全”,转头却让警察“保持克制”。结果抗议人群越来越嚣张,第二天直接堵了使馆的侧门,害得工作人员上班都得从后门绕。这种纵容的态度,彻底点燃了中方的怒火。 这纸函件的分量,懂行的人都清楚。中国驻韩大使亲自把文件送到青瓦台,递过去时连个笑脸都没有。函件里列了三条:72小时内清场、严惩带头闹事者、公开道歉。每条都带着期限,根本没给韩国政府讨价还价的余地。有外交圈的人说,这是中韩建交以来,中方用的最直接的外交措辞。 韩国国内的反应分裂得厉害。执政党议员在国会拍桌子,说“中国太不给面子”。在野党却抓住机会攻击李在明,“连外交底线都守不住”。普通民众里,支持抗议的和反对激化矛盾的各占一半。首尔大学的教授在电视上分析,“现在的局面,全是政府优柔寡断闹出来的”。 驻韩使馆的武警这两天明显加强了戒备。岗哨从两个人增到四个,手里的防暴盾擦得锃亮。使馆门口的路面上,还多了几道减速带,明显是怕有人开车冲撞。工作人员进出都得验两次证件,连送外卖的都只能放在指定区域。这种阵仗,在平时根本见不到。 中方的动作不止发函这一项。海关总署突然宣布,对韩国的水产进口加强检疫。理由是“近期多次检出不合格产品”。这招够狠,要知道韩国每年往中国卖几十亿的海鲜,这么一卡,渔业协会的人已经在青瓦台门口哭丧了。紧接着,文旅部也发了通知,提醒中国公民“谨慎前往韩国”,这等于给火热的中韩旅游泼了盆冷水。 李在明这下骑虎难下了。他昨天召集内阁开了紧急会议,据说开了六个小时也没拿出个准主意。国防部长说“不能让中美看笑话”,外交部长却担心“把关系闹僵对经济没好处”。最后出来的声明还是老一套,“会妥善处理”,听得人直犯迷糊。 美国在旁边看得热闹。驻韩美军司令突然跑到青瓦台,说“愿意提供安全协助”。这话听着像帮忙,实则是想把韩国往自己这边拉。韩国的媒体骂得更凶,“这时候来添乱,分明没安好心”。 中国使馆的外交官已经跟韩国外交部通了三次电话。每次都把话挑明:“再出乱子,后果自负”。有消息说,中方已经拟定了下一步的制裁清单,就等韩国政府的反应。清单上有啥?据说包括暂停部分文化交流项目,还可能限制韩国明星来华演出。 现在全首尔都在等结果。抗议的人群还没散,只是不敢再往前冲。警察在使馆周围拉起了警戒线,远远看着像道隔离墙。中国公民的微信群里,大家都在互相提醒“少出门,多留意”。这场风波到底会怎么收场,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很清楚,中方这次是真没打算客气。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