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55年,授衔仪式结束后,曾泽生流着泪说道:“感谢彭老总,是他让我赢得了中将的

1955年,授衔仪式结束后,曾泽生流着泪说道:“感谢彭老总,是他让我赢得了中将的军衔,让我们50军在兄弟面前抬起头来!”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客套话,而是出自肺腑的真情流露。 五十军,曾经的国民党六十军,背着“起义部队”的标签,走到哪儿都矮人一头。曾泽生带着这支部队,顶着质疑的目光,从长春起义到抗美援朝的汉江血战,用鲜血和牺牲洗刷过去。1955年,他泪流满面感谢彭德怀,那句“中将你受得起”背后,是五十军浴火重生的故事。 曾泽生1902年出生于云南永善县,家里种田为生,日子紧巴。1919年考上昆明省立中学,成绩拔尖,立志从军。1922年,他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操练场上挥汗如雨,练就扎实军事本领。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担任区队长,次年进高级班深造,战术指挥能力崭露头角。抗战期间,他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组织部队冲锋陷阵,战功赫赫,升任国民党六十军军长。1948年长春起义,他果断率部投向解放军,部队改编为五十军。改编后,官兵成分复杂,很多人还带着旧军队习气,外部对“起义部队”的偏见更让队伍士气低落。曾泽生主动要求带部队下乡搞土改,组织战士帮农民干活,分田地,让大家亲眼看到老百姓的苦日子,明白为谁打仗的道理。一次土改中,老农送鸡蛋给战士,感激涕零,战士们深受触动,思想渐渐转变。他常夜里查岗,看到战士摩挲解放军胸章,眼神复杂,明白部队要真正融入人民军队,还得靠战火锤炼。 1948年长春起义后,五十军背负“起义部队”的标签,走到哪儿都觉得低人一等。训练场上,兄弟部队的战士偶尔开玩笑:“你们以前打我们挺狠,现在行不行啊?”曾泽生听在耳里,憋着劲儿加倍操练部队,自己陪着战士摸爬滚打,夜里查岗常看到哨兵盯着月亮发呆,手里攥着刚发的解放军胸章。1950年抗美援朝,五十军首批入朝,任务是侧翼掩护,没人指望他们啃硬骨头。曾泽生在誓师大会上扯着嗓子喊,要用战斗去掉“起义”俩字,战士们嗷嗷响应,但质疑的目光依然如影随形。 1951年1月,汉江阻击战打响,美军第三师带着坦克集群猛扑过来,五十军阵地成了主战场。寒冬腊月,战士们穿着单薄棉衣,脚裹草鞋,弹药打光后用石头砸,刺刀折了用枪托拼。357团3营几乎全打光,营长赵立贤腿被炸断,仍趴在雪地指挥,卫生员王清珍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双手冻裂还在给伤员包扎。曾泽生在指挥部盯着电报,伤亡数字每小时上涨,参谋劝他撤退,他拍桌子拒绝,坚称五十军绝不后退。五十天激战,五十军歼敌一万一千余人,硬生生把美军王牌师挡在汉江以南。第三次战役中,149师夜袭英军坦克营,炸毁三十一辆坦克,148师和150师冲进汉城,军旗插上废墟。 彭德怀亲赴前线,视察五十军阵地,看到战士们疲惫却站得笔直,破棉衣下露出坚毅目光。他拍着曾泽生的肩,称赞五十军是人民军队的好部队,不比老牌主力差。这话让五十军上下振奋,战士们终于敢大声唱军歌。撤退时,友邻部队立正敬礼,喊“五十军辛苦了”,曾泽生背过身抹脸,泪水滴在雪地。1955年授衔,中将军衔颁给曾泽生,有人议论起义将领得中将是否过高,他找到彭德怀表达顾虑。彭德怀打断他,称五十军在汉江流的血无人可比,带部队从旧军队变成人民子弟兵,功劳当得起中将。五十军的蜕变,靠的是战士们在阵地上明白为谁扛枪,靠曾泽生带着他们用鲜血洗刷标签,更靠彭德怀那句沉甸甸的认可。 汉江阻击战后,五十军名声大振。1951年3月,部队回国休整,曾泽生率部参加西海岸防御,指挥渡海作战,攻占敌军据点,军旗飘扬海岛。1955年授衔仪式,他获中将军衔,肩章摆在家中木桌上,旁边放着汉江战报,红笔圈出“人民军队无分新旧”。晚年,他常翻阅战报,抚摸肩章,讲起汉江的血战与彭德怀的肯定。1964年,曾泽生去世,家中战报摊开,诉说五十军的荣耀,肩章闪耀,映照他一生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