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梁小雷的造船业务破产,他也随之退出航运业......
近日,昔日“船王”梁小雷以第三方项目总包商身份重返海事领域,其参与投资的2艘平台供应船(PSV)在中国两家船厂同步下水。
今年3月,梁小雷以海工/陆上工程设计与建造的第三方服务商的身份现身,并成为海工船舶的权益投资人。
梁小雷的商业征程始于1995年与父亲共同创立的临海春和工艺有限公司,初期以节日灯出口为主,逐步发展成为轻工行业的领军企业。
1998年梁小雷进军零售业创立“家世界”超市,2000年整合成立春和集团,通过并购快速扩张。
2003年是梁小雷事业的重要转折点,梁小雷联手法国波邦集团,斥资1.39亿元收购滨江船厂,成功跨界进入造船业。
此后数年内,梁小雷完成了一系列战略并购,浙江造船厂和扬州船厂相继被收入麾下,并组建江苏太平洋造船集团,这一系列运作使春和集团迅速崛起为拥有三大核心造船厂,员工规模突破2.5万人的造船企业。
2007年,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全球造船企业排名中,大洋造船位居中国第9,世界第41位,产值从2004年的3.2亿元飙升至2006年的17亿元,订单排至2011年后,一举跻身行业前列。
2008年至2011年,春和集团实现可观的盈利增长,并在2011年进入宁波市综合百强企业榜单前列。
然而2012年,春和集团净利润大幅下跌至2678万元,2015年则巨亏32亿元。此后几年春和集团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金融大环境等影响,航运、造船与海工等行业持续进入低迷期,产业严重过剩,旗下三家船厂经营效益大幅下滑,由于部分银行的抽贷、压贷,致使公司经营状态急剧恶化。
2016年,春和集团旗下南通太平洋海工(现更名为中集太平洋海工)、浙江造船厂和大洋造船三大主力船厂相继陷入债务危机,最终走向破产重整,梁小雷也一度负债近70亿元。
此次2艘平台供应船的下水,是他退出行业后的首个重大航运领域动作。目前,梁小雷通过旗下企业SinopacificEngineering&ContractingCo.(SPEC)持有8艘正在建造的海工支持船少数股权。据了解,该批船舶由国银金租下单订造,中集太平洋海工和润邦海洋各自承接4艘4000载重吨平台供应船的建造订单。
中集太平洋海工建造的SPP40PSVS1095和润邦海洋建造的SPP40PSVN1053近日已经同步下水。
SPP40型平台供应船作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新一代环保型平台供应船,在设计和技术应用上独具优势,总长81.75米、型宽17.4米、型深7.8米,最大吃水6.3米,4000载重吨,并配备DP2及可更换集装箱式动力电池系统。
梁小雷表示:“SPEC作为新成立的企业,过去18个月来能获得各界如此大力支持,确实出乎我的预料。SPEC首艘SPP40型海工船的下水标志着公司业务发展的新起点,公司将持续以合作共赢理念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并期待与各方深化合作,共同开拓海工领域新机遇。”
梁小雷旗下的SPEC为海上油气、航运及可再生能源行业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和船舶吨位,总部位于新加坡,负责亚洲和中东市场的商业运营,在巴黎设立办事处,专注于欧洲和非洲业务,并在上海组建了一支超40人的团队,专注于船舶设计、工程、采购及建造。
SPEC业务涵盖平台供应船(PSV)、三用工作船(AHTS)、巡检维护船(IMR)、散货船、气体运输船以及上部模块等领域,已成功交付约250艘海工辅助船、200艘散货船、15艘气体运输船及10个上部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