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7月15日在美国宣布,德国将从美国采购两套"爱国者"导弹系统

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7月15日在美国宣布,德国将从美国采购两套"爱国者"导弹系统并直接转送乌克兰。此举旨在应对俄军近期对基辅的密集导弹打击,但暴露出德国自身库存告罄的窘境——目前德军现役"爱国者"系统仅剩4套,被迫采取"现买现送"模式。 军援背后的北约裂痕持续加深。德国虽承诺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2.3%,但2025年军购预算35%需用于填补援乌缺口。波兰公开指责德国"用二手市场采购拖延联盟责任",而法国更因军费分摊问题暂缓向乌移交SAMP-T防空系统。 天价武器暗藏战场适配危机。雷神公司将"爱国者"导弹单价抬至400万美元(较战前涨167%),而乌军实际拦截率仅40%。俄军近期使用"伊斯坎德尔"导弹配合"柳叶刀"巡飞弹实施饱和攻击,单次突防成本不足"爱国者"拦截弹的1/20。 人才断层比武器短缺更致命。乌防空部队战损率达58%,北约在德培训的430名操作员中仅112人结业。复杂雷达系统需6个月实操训练,而前线部队平均存活周期不足8周——武器交付与战力生成严重脱节。 欧洲军工陷入恶性循环。MBDA导弹公司产能已至极限,但关键芯片遭美《国防授权法案》禁运,德国迪尔防务被迫用民用级零件替代,导致导弹良品率骤降30%。欧盟所谓"战时生产模式"因技术封锁形同虚设。 俄方反制直击西方软肋。俄国防部7月16日展示缴获的"爱国者"导弹残骸,证实已破解其雷达信号特征。南部军区电子战部队运用"磁场-21"系统成功诱骗12枚拦截弹,使每套系统4.2亿美元投入瞬间蒸发。 输血式军援正将乌克兰变成西方武器的"焚化炉"。当雷神公司股价因军售暴涨47%时,欧洲战略自主彻底沦为泡影。德国更需警醒:用国民福利喂养军工复合体的同时,也在亲手埋葬多极世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