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的太原火车站附近,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太在捡垃圾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名被遗弃的女婴,更不幸的是这名女婴天生只有一个手臂,而这名老太和这个女孩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2019年8月8日,高思恩站在了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成为了这场盛会的火炬手。她手中的火炬点燃了全场观众的热情,也点燃了她自己内心对运动的热爱。随后的比赛中,她持续展现出不凡的实力。仅仅一个月后的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她便在田径女子T46级800米比赛中获得了银牌,继而又在T47级400米和T47级100米比赛中分别取得第四名和第五名。 高思恩不仅仅是一名杰出的运动员,还是一位积极向上的榜样。2019年11月,她参加了“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全国时代新人的演讲活动,分享了自己与祖国一同成长的经历与梦想。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去追寻梦想,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2021年,她再次向全国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高思恩在田径女子1500米T46级比赛中勇夺亚军,继续展示了她在田径项目中的卓越才华。同年10月25日,她在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的田径女子400米T46级赛中获得了季军,这也是她在该项目上取得的最好成绩之一。两天后,她又在女子800米T46级比赛中获得了亚军,再次为自己赢得了荣誉。她的成就,见证了她对运动的热爱和对自我突破的不懈追求。 在高思恩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超越身体局限的力量,也看到了无畏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决心。她的成就不仅仅是个人的辉煌,也是对残障运动员勇气与力量的深刻诠释。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应该勇敢地去追寻梦想,超越自我。 时光倒流到1994年,太原火车站附近,57岁的老太太高占仙,每天都要在这里捡拾垃圾为生。突然,一个微弱的哭声吸引了她的注意。顺着声音找去,她在角落里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身体冻得通红。让老人更加心痛的是,孩子天生只有一条手臂。 高占仙心想,这个孩子如果就这样被丢弃在这里,恐怕活不过今晚。虽然自己生活拮据,但看着这个手无寸铁的小生命,她还是决定将孩子抱回家。在路上,老人为女婴取名"高思恩",寄托了对她美好未来的祝愿。 回到家中,高占仙尽其所能地照料着小思恩。由于条件有限,她只能用面汤一点一点将孩子喂大。为了给小思恩一个温暖的环境,老人常常减少自己的口粮,省下钱来给孩子添置衣物。在物质匮乏但爱意满溢的环境中,小思恩一天天茁壮成长。 尽管生活十分清贫,高占仙却始终没有放弃小思恩。她常常对孩子说:"你是老天送给我最大的礼物,奶奶一定会尽自己全部的力量,让你健康快乐地长大。"受到老人的鼓舞,小思恩也展现出了乐观坚强的品质,用仅有的一只手臂努力帮助老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随着高思恩慢慢长大,她开始帮助高占仙老人一起捡拾垃圾。尽管只有一只手臂,但她从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反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在学校,高思恩也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聪明才智。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她克服了身体障碍,掌握了独立生活的各项技能,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 为了上学,高思恩需要跨越很长一段路程。初中时,为了节省每个月几十元的公交费用,她选择每天早起跑步上学。起初,为了不迟到,她每天要提前两个小时出发。但渐渐地,她的体能得到了锻炼,跑步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她只需要30分钟就能跑完原本要几十分钟才能到达的路程。 高思恩的长跑天赋很快被学校的体育老师发掘。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刻苦训练,并最终加入了学校的田径队,开启了运动员生涯的新篇章。她的奋斗历程也感动了许多爱心人士。在一家体育用品商家的资助下,高思恩获得了专业的跑步假肢,让她在赛场上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尽管训练十分辛苦,但高思恩从未忘记自己的学业。她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学习和训练之间做到了完美平衡。周末和假期,她还会利用时间做一些兼职工作,为家里贴补生活费用。凭借着优异的综合表现,高思恩最终被太原市的一所大学录取。 大学期间,高思恩继续刻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并最终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母校的一名教师。同时,她还担任了太原市迎泽区残疾人协会的主席一职,为残疾人群体的权益呐喊。 2020年,高思恩荣获"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称号。回首二十多年来走过的路,她感慨万千。正是宝贵的经历,塑造了她坚毅勇敢的品格,让她成为了一个真正能够扛起责任,回馈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