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中国应该放着巴基斯坦,因为他可能比越南更加危险? 这说法听着有点让人不舒服,毕竟

中国应该放着巴基斯坦,因为他可能比越南更加危险? 这说法听着有点让人不舒服,毕竟中巴关系一直被称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民间也常说“巴铁”。但仔细琢磨琢磨,这话背后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尤其是巴基斯坦社会这几年越来越明显的西化趋势,确实值得咱们多留个心眼。[微风] 要说这西化,最明显的就是巴基斯坦的富裕阶层和年轻人,咱们先看组数据,2021年的时候,巴基斯坦出国留学的学生有7万多人,到了2022年,直接飙升到10万多,而且大多往英国、澳大利亚这些西方国家跑。 这些留学生在国外待上几年,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理念,回国后不少人还混进了政府部门或者大企业。 你想想,这些人开会的时候,张口闭口都是英语,聊政策用的是西方那套理论,推崇完全的市场经济,张口闭口就是个人自由,听着倒是挺“洋气”,可跟巴基斯坦本土的实际情况能对得上号吗? 年轻人就更不用说了,在卡拉奇、拉合尔这些大城市的咖啡馆里,你随便看,年轻人大多刷着TikTok,追着好莱坞大片,穿着打扮也越来越西化,对本土的传统文化兴趣越来越淡。 可能有人会说,西化也不是什么坏事啊,能跟国际接轨,但问题是,这种西化很容易让人在思想上倒向西方。 菲律宾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早年跟中国关系也不错,可2010年阿基诺三世一上台,直接抱紧美国大腿,南海争端一下子就激化了,虽然后来杜特尔特想缓和关系,但国内的亲美势力盘根错节,根本动不了。 巴基斯坦其实也有类似的苗头,它的军队跟美国合作了很多年,不少装备都是美制的,军队里的一些高层也长期受美国影响。 要是哪天巴基斯坦冒出个亲西方的领导人,重新审视跟中国的关系,那咱们投入巨大的中巴经济走廊还能不能顺利推进,可就真成了未知数。 中巴经济走廊这些年确实给巴基斯坦带来了不少实惠,现任总理谢里夫上台后,这条走廊一直在稳步推进,中国已经投了254亿美元,修了510公里的高速公路,新增了8000兆瓦的电力,还为巴基斯坦人创造了19万多个工作岗位。 这些实打实的好处,巴基斯坦老百姓多少都能感受到,可经济上的合作再紧密,也架不住思想上的变化。 巴基斯坦的西化,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上,在一些大城市,年轻人对宗教活动的参与度越来越低,反而对西方的节日、娱乐方式越来越追捧。 传统的家庭观念也在慢慢改变,以前那种大家庭聚居的模式在城市里越来越少,小家庭更推崇西方的生活方式,这种文化上的转变,看似是小事,可时间长了,国家的价值观都会受到影响。 更让人担心的是,西方媒体这些年一直在巴基斯坦不遗余力地宣传他们的理念,通过电影、电视、社交媒体等各种渠道渗透,而咱们在文化交流方面,做得还不够接地气。 虽然也有孔子学院,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语言教学层面,像放中国电影、搞民俗活动这些能真正走进普通民众生活的交流还太少。 可能有人会说,菲律宾是个例子,但巴基斯坦跟菲律宾不一样,两国的国情和历史都不同。 这话没错,可咱们不能掉以轻心,菲律宾早年跟中国关系也不错,就是因为国内亲美势力抬头,加上西方理念的渗透,才导致后来在南海问题上跟中国闹得很僵。 巴基斯坦现在的情况,跟当年的菲律宾有几分相似,都是西方势力想渗透的地方,都有大量年轻人向往西方生活。 不过话说回来,警惕不代表要疏远,中巴关系这么多年,经历过很多风雨,基础还是很牢固的,咱们要做的,是两手抓。 继续推进中巴经济走廊等合作项目,让巴基斯坦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跟中国合作的好处,让他们觉得跟中国混有肉吃。 还得加强文化交流,多搞点接地气的活动,比如多开点中文课,多放些中国电影和电视剧,让巴基斯坦人了解真实的中国,而不是只听西方媒体的一面之词。 还有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在巴基斯坦的中国人的安全,这几年巴基斯坦国内偶尔会有一些不稳定因素,针对外国人的袭击也发生过。 说到底,担心巴基斯坦西化,不是怀疑“巴铁”的友谊,而是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形势的复杂,在这个大环境下,任何国家的政策都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 咱们防着点,不是为了破坏关系,而是为了让中巴友谊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走得更稳、更远。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