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2025第十届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暨银发消费节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次博览会由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山东省老年产业协会指导,青岛市养老服务协会主办,以"孝善齐鲁智汇康湾"为主题,汇聚全球智慧,为康养产业注入新动能。
本届博览会创下历史规模之最,展览面积突破20000平方米,吸引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0家领军企业参展。日本展团带来精细化适老化家居与智能照护系统,德国企业展示尖端康复机器人及无障碍辅具技术,韩国则呈现融合文化的社区养老整体方案。三大国际展团同台竞技,不仅彰显博览会强大的国际号召力,更搭建起全球产业技术交流与商贸合作的核心枢纽。
记者在现场发现,“智慧赋能,科技重塑康养未来”成为本届展会的突出特色。展馆现场成为科技应用的秀场:某品牌的智能照护系统,能通过毫米波雷达实时监测老人呼吸、心率、跌倒状态,实现无接触安全守护。AI健康管理平台,可以整合可穿戴设备数据,提供个性化慢病干预方案。康复机器人矩阵,展示了下肢外骨骼帮助失能老人重获行走能力,柔性上肢机器人实现精准复健。元宇宙应用,VR技术模拟居家场景,进行适老化改造预体验。
"技术正从提升效率向重塑服务本质进化,"某智慧养老企业负责人指出,"未来三年,情感陪护机器人、脑机接口复健设备将进入实用阶段。"
作为本博览会长期以来的指导单位,山东省老年产业协会邀请了二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省级涉老行业协会会长参加博览会。山东省老年产业协会会长白玉光认为,本届博览会在历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展现了高科技带来的新生力量,为山东养老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注入了新动能。
“山东老年产业的现状是需求井喷,潜力巨大。”白玉光说,“全省60岁以上人口超2300万,老龄化率突破28%,高龄、失能老人照护需求激增,供给短板是专业护理人员缺口达15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不足60%”。他认为,这种结构失衡表现为高端市场同质化竞争,普惠型服务供给明显不足。转型方向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慧化渗透,推动物联网、AI在居家照护、健康管理、安全监控等场景的深度应用。二是产业融合,促进医疗、保险、旅游与康养服务链式整合,发展"医养康旅"综合体。三是人才升级,构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体系,力争每年培养专业人才超5万名。四是普惠扩容,通过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扩大基础保障覆盖面。
在第十届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上,来自省内外的业内专家、企业家,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等形式进行了广泛交流。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吴玉韶,中国通用技术环球青鸟总经理张登国,上海红日康养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琦,山东民康养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云峰等,分别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的背景,从国家和各省市涉及老年产业的政策密集出台、科技赋能与数据驱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与管理效能提升、提升机构入住率和运营管控能力等不同方面,分别作主旨报告或者专家分享。
中国广大老年群体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品质型消费,智能穿戴、老年教育、适老旅游年增速超30%;居家社区服务成主力赛道,90%老人倾向原居安老,推动家庭病床、助浴助餐、短期托养服务爆发。这些新时代呈现出来的新特点,让本届博览会不仅成为新产品展示平台,更成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山东应如何把握智慧康养与银发消费升级双重机遇,通过科技赋能破解服务瓶颈,打造具有“齐鲁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博览会上的专家观点碰撞和技术、产品展示,在省内养老行业引发思考。随着"银发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正依托产业基础与开放优势,加速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科技引领、融合创新的康养服务体系。这场在“品牌之都”举办的智慧康养行业盛宴,将助力经济文化大省山东为中国乃至全球老龄化应对提供宝贵的"齐鲁方案"。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刘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