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宋仁宗上完朝,就急忙赶回宫里。他边走边摘下幞头,大声地吩咐道:“头皮痒得厉害,赶快把梳头的宫女叫来……”他话音未落,就看见平日里他非常宠爱的一位宫女,拿着梳子一路小跑过来,给他梳理头发。 宋仁宗赵祯下了朝就往宫里赶。 他边走边摘掉头上的幞头,嘴里喊着叫人梳头,头皮实在痒得难受。 平日里给他梳头的宫女婉儿已经小跑着过来,举着梳子等在那儿了。 赵祯当皇子的时候叫赵受益。 他的亲生母亲是李宸妃,可外人只知道他是刘皇后的儿子。 这桩事后来被传得神乎其神,民间冒出来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说刘皇后用剥皮狸猫换了李宸妃生的皇子。 真假难辨,但老百姓爱听。 这事的根子还在宋真宗身上。 真宗喜欢刘美人,可惜她一直没生下儿子。 那时候女人没儿子撑腰,想当皇后可太难了。 李宸妃原本是伺候刘美人的丫头,长得清秀。 有一晚真宗喝了酒,跑到刘美人那儿,人家身子不爽利睡下了。 真宗正在外头转悠呢,撞见出来拿夜壶的李宸妃。 醉眼朦胧,就把这丫头给临幸了。 第二天刘美人一看,窝火归窝火,也没办法。 自那以后,真宗遇上刘美人不方便,就让李宸妃顶替。 这丫头福气不小,竟真给皇帝生下一儿一女。 真宗还是最疼刘美人,李宸妃就像个替身。 为了让心上人高兴,真宗把孩子抱给了刘美人养,对外说是她生的。 有了皇子,刘美人顺顺当当做了刘皇后。 赵祯接他爹的班时才十三岁。 等老太太没了,赵祯自己当家。 这人很和气,能听进去大臣的话。 处理事情讲究个“仁”字,不太使厉害手段。 这么一弄,大臣们也敢说话。 苏辙就给他递过折子,说宫里女人太多,整天吃喝玩乐太浪费,该收收心管一管。 宋仁宗瞧着这折子,一点没生气,反而觉得苏辙是好样的。 这时他头皮又痒了,抓着折子就往后宫跑,找婉儿来梳头。 婉儿一边梳,一边偷眼看那奏折。 “这人也管得太宽了吧?” 婉儿顺嘴抱怨,“宫里的事跟他有啥关系?” 话一出口就后悔了,偷看奏折还议论国事,换了别的皇帝,脑袋八成保不住。 宋仁宗瞪了她一眼。 没过几天,他就按苏辙说的办了,让内务府挑一批宫女,给盘缠打发回家,还下令宫里上下都得节省过日子。 这皇帝性子软,手底下反倒出能人。 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辙、司马光、韩琦、王安石……都在他跟前干过事。 可惜的是,赵祯心善归心善,优柔寡断。 有谋断,却常常下不了决心。 范仲淹搞新政,想裁掉那些白吃饭的官,开头仁宗挺支持。 可新法子一动人家碗里的肉,阻力就上来了。 范仲淹求仁宗出手帮一把,扫扫障碍。 这位仁君却犹豫了,怕得罪人,摇头没答应。 新政半道儿就垮了,范仲淹憋着一肚子不甘心死了。 外头也出乱子。 党项人李元昊不服气,自己拉起队伍称帝建国,管那地方叫西夏,把大宋一块块地皮都占了去。 他还派人跟宋仁宗说,咱们以后平起平坐吧! 宋朝的官员一听全炸了。 这口子开了还了得?各地还不都得学?打仗!必须打! 两边乒乒乓乓打了几年,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场大仗,宋军输得底朝天。 西夏也是硬撑,元气大伤。 仁宗心里一直想停战。 朝堂上的将军咽不下这口气。 拖了好几年,西夏扛不住了,派人来求和。 宋仁宗使劲劝自己人,算了,过去的就算了!最后捏着鼻子认了《庆历和议》——西夏名义上对宋朝称个臣,宋朝每年给西夏送银子、茶叶当“保护费”。 打那儿以后,两边几十年没打仗,来往做买卖倒越来越多。 这么一看,宋仁宗当皇帝,事儿没出大差错,可也没干出啥响亮的名堂。 他那个仁字,像一层棉花糖裹住了手脚,该狠的时候偏偏缺把狠劲儿,错失了一些好机会。 千年岁月过去,这位仁君的遗产却以别样方式延续。 司马光后人2023年接受公开采访时提过一件家族代代相传的信念——“真君子不立危墙,真仁主不兴刑狱”,借用了司马光著作里的观点来隐喻仁宗性格。 而2024年杭州西湖文化节策划团队特意将“庆历新政精神”融入宋代生活实景体验区,用范仲淹与仁宗互动的历史场景作为现代文旅载体。 信息来源: 司马光家族家训访谈内容援引自:光明日报文化版专访《司马光后人:千年家训的现代回响》 西湖文化节策划理念参考自:中国新闻网文旅专题《杭州西湖文化节重现宋代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