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51年,朝鲜战争中,我方只剩7名志愿军战士,在弹尽粮绝的同时还被200敌军包

1951年,朝鲜战争中,我方只剩7名志愿军战士,在弹尽粮绝的同时还被200敌军包围,千钧一发之际,19岁小战士郑起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吹响了冲锋号,竟给自己吹出了个特等功。 1951年1月,朝鲜战场进入最为严酷的阶段,志愿军第347团第7连奉命抢占釜谷里南山一带的制高点,阻止英军南撤,敌人投入的是英国第29旅的主力部队,配备有一个步枪团和一个坦克营,携带重型火力。 釜谷里的雪都被炸黑了。七连最后七个兵缩在弹坑里喘粗气,手榴弹箱早空了,枪膛里统共剩三粒子弹。山脚两百多英军绿哗哗的钢盔往上涌,刺刀尖在雪地里反着光。郑起那会儿肠子还在弹片划开的口子外头晃荡,血凝成冰渣子糊住军号。小战士扯嗓子吼了句“号没丢!”,硬把冻裂的嘴唇怼上铜哨—— 嚯!这一声号角撕破天!山底下正冲锋的英国佬像挨了电击,扭头就往回疯跑。装甲车碾过自己人的腿都不停,坦克炮塔转得跟陀螺似的。后来俘虏交代:听见号响以为志愿军总攻来了,屁股着火似的逃命!郑起吹完就昏死过去,手里还死死攥着擦得锃亮的军号。 吹个号拿特等功?值!可功劳真归郑起一个人吗?雪地里那六个血人拿命给他垫着呢!指导员肠子流出来塞回去继续打,排长炸断腿爬着扔手雷。郑起吹号那几秒钟,背后是七连全连三天三夜没合眼的搏命!英军二十九旅装备精良顶屁用?枪林弹雨里炼出来的军魂,比他们坦克钢板厚实多了! 这故事比电影还神,可别光看传奇外衣。英国佬逃得丢盔弃甲,骨子里是西方军队不懂东方军魂的恐惧。朝鲜战场多少回这般场景:美式榴弹炮炸平山头,机枪扫得雪地冒烟,可冲锋号一响,工事里钻出来的“幽灵”照样能撕碎联合国军的魂儿!物质碾压填不满精神鸿沟,钢铁洪流撞不碎信仰长城——这就是志愿军拿血写的战场密码! 讽刺的是某些人今天的论调。“人海战术论”在郑起这儿现了原形:七个人两百条枪,七连骨头缝里榨出的精气神,把武装到牙齿的“绅士兵”吓成滚地葫芦!特等功状捧到郑起手里时,上面沾着六个没留下名字的战友的血。这支军号早该供进军事博物馆最中央的位置,告诉全世界:穷得穿单衣的军队,脊梁骨能撑起天! 更该扇脸的是战争唯武器论。釜谷里山上炸碎的岩石里,埋着英军多少发没奏效的炮弹?郑起号角上的红绸带却比坦克履带更有力。十九岁小战士肺里挤出的最后一声,比一千门重炮更摧垮敌军神经——这道理美国西点军校到现在还在研究! 那支军号如今在沈阳静卧,铜管上映着千千万万志愿军的脸。军号不会说话,可雪与火的记忆刻在铜芯里:当号角只为人民而鸣,它的啸叫就是最锋利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