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32年,在徐志摩的葬礼上,陆小曼坚持要将徐志摩的寿衣换成西装。有人小声告诉她

1932年,在徐志摩的葬礼上,陆小曼坚持要将徐志摩的寿衣换成西装。有人小声告诉她说:“她来过了,不让换。”陆小曼抖着唇想再说什么,可终究没说出来。 徐志摩意外坠机身亡的消息传来,整个文坛为之震动。 这位年仅35岁的诗人,生命骤然终止在1931年深秋的一次空中旅途。 他的骤然离世,为生前那些饱受争议的感情纠葛添上了一层更复杂的色彩。 徐志摩的感情经历跌宕起伏。他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是旧式婚姻的产物,贤惠持家但缺少徐志摩所向往的诗意与激情。 他为了追求才女林徽因而与张幼仪决裂离婚,但林徽因最终未能接受这份炽热的追求。 很快,徐志摩的目光锁定了京城名媛陆小曼。 当时陆小曼已为人妻,丈夫王赓是位前途无量的军官。 徐志摩毫无顾忌地向王赓直言,要求他放手陆小曼。 王赓起初自然不肯,但陆小曼对这段婚外情也丝毫不加避讳,整夜与徐志摩幽会。最终,王赓不堪受辱,选择了离婚成全。 徐志摩的父母对儿子抛弃贤良的张幼仪迎娶作风大胆的陆小曼极为不满。 他们虽与儿子离了婚,却依然视张幼仪如己出,正式认她做干女儿。 徐家二老的偏爱,预示着日后围绕徐志摩身后事的冲突根源。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合并未带来平静。 陆小曼生活奢华讲究,习惯了挥霍无度;徐志摩则为了供养妻子的花销疲于奔命,辗转多地奔波讲学赚钱,自己则十分节俭,甚至舍不得添置新衣。 正是这份对妻子的慷慨和对己身的吝啬,迫使他选择了免费搭乘一架运送邮件的飞机。 1931年11月19日,这架飞机在恶劣天气中不幸坠毁于济南附近,机上人员无一生还,徐志摩才华横溢的人生就此终结。 噩耗传来,需要至亲前往济南认领遗体。 僵持数日后,电报发到了徐家二老与张幼仪处。 已经离婚多年的张幼仪在徐家父母心中仍是依靠,她虽然难以置信,却毅然带着弟弟远赴济南。 面对飞机残骸和徐志摩被损毁严重的遗体,张幼仪悲痛难抑。 她强忍哀恸,决定将徐志摩带回上海。为了让亡者安息,张幼仪费心请来了专业的遗体修复师,尽全力修复遗容体面,并开始着手操办后事。葬礼本该是妻子陆小曼的责任,但她此时却退缩不前。 上海举行的葬礼上,徐家至亲、文坛好友纷纷前来送别。 陆小曼终于还是露面了,她始终踌躇在人群之后,畏惧看向棺椁。 当她终于鼓起勇气走近时,发现遗体竟被修复得颇为完整,这让她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 然而,当她看清徐志摩身穿的是一整套传统绸缎寿衣时,脸色陡变。 她突然指着棺内大声质问寿衣由来,并厉声要求立刻为徐志摩换上西装。 她试图推开旁边的入殓师,甚至要亲手去解开那寿衣的纽扣。 场面一度失控,在场亲友都认为死者入殓后不容惊扰,纷纷上前劝阻。 但陆小曼情绪激动,执意要换。僵持不下之际,有人匆忙请来了葬礼的主要操办者——张幼仪。 本不愿与陆小曼正面相对的张幼仪,听闻她的无理要求后异常愤怒,隔着人群传出声音:“徐志摩再洋派,骨子里还是中国人!”她赶到现场,看到陆小曼已被众人阻拦,便旋即离开了葬礼现场。 当有人悄悄提醒陆小曼,“她(张幼仪)来过了,不让换”后,陆小曼浑身颤抖,嘴唇哆嗦着却最终无言以对,随后跌坐在地失声痛哭。这场喧闹的“寿衣换西装”风波,在唏嘘与尴尬中平息。 葬礼总算得以落幕。 此事之后,徐家彻底断绝了与陆小曼的来往。 失去徐志摩经济来源的陆小曼,生活很快陷入困顿。 反倒是张幼仪展现了一贯的厚道与担当,念及旧情,在经济上长期对陆小曼有所接济。 然而,陆小曼挥霍的习惯与失去依靠后的生活难以维系,加上身体多病,晚年过得相当孤寂清苦。 有目击者回忆,过世前的陆小曼境况堪忧,家中竟连一件体面的外套都找不出。 最后还是得依赖故人的施舍,一件他人送来御寒的大衣,才得以体面入葬。 最新动态:迟来的和解与历史的回响 历史的余波并未因当事人的离世而消散。 徐志摩、陆小曼、张幼仪三人的故事,在数十年后的今天,依然被他们的后人用不同的方式讲述与铭记。 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孙子孙女们保持着相对紧密的联系,家族内部对张幼仪的敬重延续至今。 张幼仪的孙女张邦梅(Pang-Mei Chang)基于家族回忆撰写了《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一书,较为平和地呈现了祖母的经历。 徐志摩的幼子徐德生一脉相对低调。 陆小曼与徐志摩唯一的直系后代徐积锴在母亲的抚养下成年。 据信他移居美国,一直保持平凡低调的生活。 而陆小曼本人晚年孑然一身,过世后亦显得冷清。有资料显示,她的骨灰最终得以迁入苏州东山华侨公墓,但墓碑却未刻一字,仿佛无声地印证了她身后之名的争议。 信息来源: 陈从周著《徐志摩年谱》 《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