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年,徐皇后刚咽气,47岁的朱棣就转而看上了小姨子,朱棣兴高采烈地去求婚,没成想却被嫌弃得不要不要的。 永乐五年,徐皇后刚驾崩,47岁的明成祖朱棣却转眼看上了她的胞妹。 正是26岁仍待字闺中的徐妙锦。 这位以“靖难”铁血夺位的帝王,竟命人捧去了一道特殊的圣旨。 邀徐妙锦入主中宫,册封皇后。 朱棣的求婚,并非纯粹的情之所至。 这位雄才大略却也心性酷烈的皇帝,登基仅五年,血腥清洗建文旧臣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 他与徐皇后感情深厚,她不仅是共患难的妻子,更是其藩王时期重要的智囊与精神支撑。 她的早逝,于公于私都是巨大打击。 选择比徐皇后小的徐妙锦续弦,是复杂情绪交织的结果。 他看到小妹与长姐相似的长相,试图在她身上找寻故人的慰藉。 更深层的,是看重徐家作为顶级将门的巨大政治价值。 徐妙锦的其他姐妹,分别嫁给了代王朱桂和安王朱楹,唯独她未嫁。 当徐府接到这“天恩浩荡”的婚讯,气氛凝重。 对大多数家族成员而言,这似乎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然而,徐妙锦却不这样认为,而她表现出的只有抗拒。 她对这位姐夫皇帝的复杂情感,远超朱棣的想象。 长姐徐皇后,如今尸骨未寒,姐夫转瞬就将婚书递向妹妹,这对姐妹之情是种怎样的亵渎? 更何况,那至高无上的后位,曾是姐姐荣耀的象征。 朱棣的许诺,在她听来更像是替代品。 而二姐代王妃的遭遇如同血淋淋的警钟。 二姐夫代王朱桂性格暴戾无常,代王妃自身也不乏苛待下人之举,夫妻关系恶劣,代王曾无情地将妻儿扫地出门。 二姐显赫身份下的悲惨境遇,让徐妙锦对所谓贵妇金冠、皇室虚名产生了本能的排斥与警惕。 她对婚姻彻底失望,早已决意终身不嫁,以文墨青灯相伴余生。 更隐忍却沉痛的因素,藏在国仇家恨的角落里。 徐妙锦的大哥徐辉祖,是父亲徐达的长子继承人,一生忠贞于建文帝朱允炆。 靖难之役后,朱棣削夺徐辉祖的爵位,被禁锢家中。 徐辉祖在壮志未酬的压抑中,于徐皇后逝世前不久郁郁而终,年仅四十。 作为妹妹,徐妙锦对大哥的敬仰与同情不言而喻。 朱棣刚刚逼死了她的兄长,如今又要强娶她为后? 这让她从心底无法接受这份来自“篡位者”的“恩宠”。 面对催逼的圣旨,徐妙锦没有惊慌失措。 她知道,简单的装病无法阻挡皇权的意志,御医随时可戳破谎言。 她选择了更决绝,也更体面的反击,直面宣旨使者。 当宫人面对这位传说中寡言冷性的徐家三小姐时,预料中的诚惶诚恐并未出现。 徐妙锦平静地陈述,自己才疏德浅,不堪母仪天下之重任。 同时,她递上了一封亲笔撰写的《告永乐帝书》,以及一小束自己的乌黑长发。 信中言辞恭谨却字字如冰,核心只有一句。 臣女无才无德,难配天家,恳请万岁收回成命。 宁断发为尼,绝不为后。 当这两件信物送到朱棣案头时,其震撼远超一次军事失利。 这位帝王,却被自己小姨子看似柔弱的刚烈所震慑。 虽万般不甘,最终也只能默许了她的拒绝。 大明后位,因此空悬十七年之久。 徐妙锦也如愿选择了削发为尼,她走进了宜丰村东侧的碧霞庵,遁入空门。 历史的风云,最终随朱棣的生命一同落幕。 永乐二十二年,一手缔造“永乐盛世”也沾满无数鲜血的明成祖朱棣驾崩,最终与他的徐皇后合葬于长陵。 主要信源:(搜狐网——原创明成祖朱棣与徐皇后相濡以沫30年,她究竟有何魅力让他思念了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