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政府突然宣布 7月14日,哥伦比亚政府放了个大新闻:他们对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管征收新税了! 2756美元一吨成了中国无缝钢管的新门槛。哥伦比亚这次玩的是“最低限价”战术:外径60.3-219.1毫米的焊接管每吨不能低于1537.41美元,无缝管更狠,直接划到2756.17美元线。中国企业报价要是比这低?差价立马变成反倾销税补上。比起2021年那轮动辄33%的粗暴税率,新规则看似温和,实则暗藏杀机——当前国际焊管均价约1100美元/吨,新门槛直接拔高40%,无缝管溢价更是冲到37%。 这哪是征税,分明是给中国钢管设了道玻璃门。看着能进,真要抬脚,就得先扒层皮。哥伦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去年刚宣布要花50亿美元翻新全国输油管,其中60%的管道得靠进口,中国钢管因为耐高压、耐腐蚀,一直是他们的首选。现在这价格一卡,等于逼着他们要么买贵的,要么就用劣质货凑数。 当地的施工队已经开始骂娘了。波哥大郊区有个天然气管道项目,原本订了2000吨中国无缝管,合同都签了,现在突然要多交400万美元的税。项目经理在电话里跟我吐槽,要么停工等新方案,要么就得把管壁厚度从12毫米减到10毫米——这种偷工减料,未来十年保不齐就得爆管,到时候谁来担责? 哥伦比亚本土钢厂倒是偷着乐。首都那家叫Reynaldo的钢铁厂,去年亏损1200万美元,股价跌得像坐滑梯。这下好了,中国钢管进不来,他们的焊接管立马涨价25%,订单排到了年底。可谁都知道,他们的产品探伤合格率比中国货低17%,去年就因为管材质量问题,导致一条输油管泄漏,污染了整条河流,赔了800万还没算完。 中国企业也不是吃素的。江苏那家做无缝管的龙头企业,已经在墨西哥建厂了,从北美转口到哥伦比亚,关税能降12%。更绝的是浙江一家厂子,直接把生产线拆了运到巴西,贴上“南美制造”的标签,再往哥伦比亚送,反而能享受到东盟和南美自贸协定的优惠。这些办法虽然麻烦,总比眼睁睁看着订单飞了强。 最讽刺的是哥伦比亚政府的理由。他们说中国钢管“低价倾销”,可海关数据摆在那儿:中国钢管在哥伦比亚的售价,比德国同类产品还高5%,只是比本地货实在点而已。真正搞倾销的是谁?去年俄罗斯对哥伦比亚出口的焊接管,价格比国际均价低18%,怎么不见他们征税?说白了,还是看中国好欺负,觉得咱们的企业不会翻脸。 这事儿往深了看,是南美国家的制造业焦虑在作祟。哥伦比亚想靠保护主义把本土钢铁业扶起来,可他们的炼钢技术还停留在十年前,连连铸机都得从中国进口。这种情况下,靠关税挡住外来竞争,就像给瘸子拄金拐杖,看着光鲜,走起来还是一瘸一拐。真要发展产业,不如学学中国当年怎么做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而不是关起门来当鸵鸟。 现在南美市场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了。秘鲁正在研究对中国钢筋加税,智利则盯着咱们的钢结构件。他们以为抱团就能挡住中国制造业,却忘了产业链这东西是拧在一起的。哥伦比亚的铜矿60%要卖到中国,真把咱们惹急了,稍微调整下进口配额,他们的铜矿老板就得连夜坐飞机来求情。 贸易这盘棋,从来不是单靠强硬就能赢的。中国企业这些年见的风浪多了,关税高了就设海外厂,技术卡了就搞研发,总能找到出路。倒是哥伦比亚,把好东西拒之门外,最后耽误的还是自己的发展。毕竟,输油管漏了可以补,信任没了,可就难回头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