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给中国10天期限,要求取消稀土限制,商务部:“中方会加快向美出口稀土,但相应的,美国也该尽快取消对华有关限制。”这句话可真是说到心坎里去了,美国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嘛,凭什么要单方面让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其实,早在上个月,中美双方还签了一个稀土流通的协议。协议的意思很简单:你中国多出口点稀土给美国,我美国就放松对你高科技产品的限制。算是互帮互助,公平交易。 中国这边也在按协议办,最近几个月对美出口稀土的数量明显增加,海关数据摆在那里。但美国那边的态度却让人觉得怪怪的。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7月初突然出来说:“虽然签了协议,但稀土进口数量还没恢复到4月初的水平。”这里4月初,指的是之前中方没对稀土出口做限制的那段时间。 换句话说,美国是要求中国完全取消所有稀土出口管制。贝森特还给了个“期限”,说10天内必须放开。十天期限一出,明显就是在给中国施压,说这是“最后通牒”。 美国急成这样,背后是有真理由的。五角大楼已经明说了:如果稀土供应断了,美军大部分主战装备的生产线可能半年内就停工。像F-35战机发动机里的钕铁硼磁体,缺了稀土就飞不了;核潜艇电机也离不开稀土。 美国军工企业的稀土库存越来越少,导致生产压力倍增。更别说特斯拉等制造商,电池用的稀土元素镝,全靠中国供货。连马斯克都亲自向美国商务部求情,希望放宽对中国稀土企业的限制。 但话说回来,稀土这东西美国自己不是没有。可问题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就把国内稀土矿场关得差不多,国内产能极低。现在美国80%的稀土需求靠进口,绝大部分都来自中国。 中国管理稀土出口不是“说停就停”,也不是随便让卖多少就卖多少。中国有一整套严格的管控体系,涉及矿山开采、加工、再到出口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批稀土出口都能查到去向。 特别是那些能用来制造高端武器的元素,比如镝、铽等,中国实行精准管控,防止它们流到美军手中。稀土出口只能用于民用领域,这种管理确保国家安全底线不会被突破,同时也保障正常的贸易往来。 所以,美国想要稀土不限量流入军工领域,根本不现实。 这次中美达成协议,说的是“互相让步”,中国多出口,美国放松高科技限制。可现实是美国根本没松口,甚至更严了。 比如半导体设备、高端航空发动机技术出口,美国一直限制严格。去年,美国商务部还把中国几家大型稀土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公司与它们合作。更有甚者,美国还逮捕中国人才,进一步加剧紧张。 这种“只让中国让步,美国自己却不动”的做法,直接破坏了谈判的公平性,也让中国不可能单方面妥协。 美国也不是没想过搞自己的稀土产业链,过去几年,他们花了500亿美元投资在德州和其他地方建加工厂,想摆脱对中国依赖。 问题是,稀土加工技术不是盖的,几十年积累的技术短时间内没法复制。澳大利亚、加拿大的稀土矿开采不少,但提纯技术跟不上,产出的稀土纯度达不到军工标准,没法用。 结果,美国还得把从澳大利亚买来的稀土矿,运到中国加工。去年,美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了1.2万吨稀土精矿,其中8000吨直接运到了中国加工厂,这让美国政府当时脸都绿了。 更滑稽的是,一些美国车企把中国制造的稀土磁体运到墨西哥工厂贴个“北美制造”的标签,再运回美国卖,想蒙混过关。可这种做法,只暴露了美国的无奈和技术短板。 这场争端的根本问题,是“等价交换”被打破了。中国愿意加快出口稀土,但前提是美国也得放松对华技术限制。 美国却想“既要又要”,既想卡中国高科技脖子,又想无限制拿稀土。中国这不答应,因为这不公平,做生意讲究的是双方互利共赢,不是单方面买单。 商务部一句话总结得特别明白:“你取消限制,我加快出口。”这才是做生意的规矩。 稀土不仅仅是金属,更是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中国不只是卖货那么简单,而是在构建一个由自己主导的供应链和规则体系。 这不仅给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提供了底气,也让美国在关键资源上不得不看中国脸色。 而中国这次回应,也体现了稳扎稳打的策略:既不关闭合作大门,也守住了公平交易的底线;既保证民用供应,也严格防范军工流向。 其实,全球不少稀土矿产国也看明白了形势。澳大利亚的稀土矿商最近悄悄跟中国签了长期供货协议,理由很简单:就算卖给美国,最后还是得依靠中国的加工能力。 中国态度清晰,既表现出合作诚意,也坚守原则底线。美国要想真正获得稳定稀土供应,首先得放下技术限制和对华的双重标准。 否则,再怎么喊“自由贸易”,这场拉锯战恐怕还会持续很久。美国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中国稀土牌稳稳握在手里,急得直跺脚。 信源:北晚在线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