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奇耻大辱,丹麦议会高票通过法案,格陵兰岛主权易主 94票赞成,11票反对,丹麦议

奇耻大辱,丹麦议会高票通过法案,格陵兰岛主权易主 94票赞成,11票反对,丹麦议会高票通过“防务合作协议”。协议内容显示,美国在格陵兰岛上具有自由军事驻扎权,享受驻外法权,军事人员可以自由进入格陵兰岛。 有人说,这和直接割让主权有啥区别?还真有区别,更隐蔽、更彻底了,主权这东西,有时候就像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反而难收场,美国深谙此道,通过协议条款把军事、司法、资源控制权捏在手里,却留着主权红线的遮羞布。 而格陵兰岛可不是普通的土地,这里地下埋着150万吨稀土、175亿桶石油和4.1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些资源对高科技产业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关键的是它卡在北极航道的咽喉位置。 随着冰川融化,北极航线预计未来几十年就能全年通航,从亚洲到欧洲的航程能缩短40%以上,谁控制了格陵兰岛,谁就捏住了全球航运的新动脉,美国这步棋下得比当年抢占巴拿马运河还狠。 对此,欧洲盟友的反应耐人寻味,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批评协议解构了欧洲边界,还宣布在格陵兰投资数亿欧元建科研中心,这哪是科研,分明是用软实力抢地盘,欧盟更直接,提议建立格陵兰安全框架机制,想把防务拉回欧洲主导轨道,但这些动作,更像是亡羊补牢,美国已经把军事指挥权握在手里,欧洲再怎么折腾,也只能在边上敲边鼓。 最可怜的还是格陵兰岛的老百姓,2025年3月,1000多人在首府努克街头抗议,高呼格陵兰岛属于格陵兰人民,但他们的声音,在丹麦议会的94张赞成票面前,显得那么微弱,85%的格陵兰人反对并入美国,可丹麦政府根本不在乎,这让人想起当年波多黎各公投想加入美国,美国却嫌麻烦不愿接纳,现在的格陵兰岛,就是被大国博弈裹挟的牺牲品。 有人说,这是丹麦在大国夹缝中的无奈选择,面对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扩张,丹麦需要美国的保护,但问题是引狼入室真的能保护自己吗?当年乌克兰为了对抗俄罗斯,允许北约在境内驻军,结果换来的是更大的危机,丹麦这步棋,看似精明,实则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这场协议背后,折射出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国际政治中,小国的主权往往是大国博弈的筹码,格陵兰岛的命运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当丹麦议员们为防务合作鼓掌时,他们可能忘了,真正的主权,从来不是靠一纸协议就能保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