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当年,辽宁盘锦一粮库里鼠患横行,粮食被吃了上百吨,遍地都是老鼠屎,众人都对鼠患无

当年,辽宁盘锦一粮库里鼠患横行,粮食被吃了上百吨,遍地都是老鼠屎,众人都对鼠患无计可施,这时有人提出一个绝佳的灭鼠办法,彻底解决了祸患!   刘建国在退休后,时常回忆起当年与猫咪们共同战斗的那段往事,感慨颇多。那时,他所负责的粮仓频繁遭遇鼠患,给粮食的储存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虽然在技术和设施上进行过多次改进,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彻底解决。直到有一天,刘建国发现了一个不经意间的解决办法——猫。   虽然猫咪的出现给粮仓带来了可见的变化,但刘建国深知,单靠猫咪的捕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鼠患的消失更多的是一种表面的暂时缓解,而要做到真正的根治,必须从根本上改进仓储设施。   他开始着手对粮仓进行全面的检修与升级,封闭了所有可能的鼠洞,改善了通风和光照,减少了老鼠潜伏的空间。同时,刘建国还加强了仓库的定期清洁和消杀工作,实施了更为系统的防鼠措施,包括安装更为严密的防护网和定期检查仓库的各个角落。   除了硬件设施的改进,刘建国还意识到,管理层面的制度化建设同样至关重要。他组织人员对粮仓进行日常的巡查和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并定期进行清洁消毒。这样一来,减少了老鼠的栖息地,还大大提高了粮仓的整体安全性。     把目光放到辽宁盘锦,这座坐落在辽河三角洲上的城市,向来以盛产稻米而闻名。然而,就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一家名为鼎翔米业的粮库却遭遇了一场莫大的危机。鼠患肆虐,数以百吨计的粮食遭到损毁,满地狼藉的老鼠粪便,令人触目惊心。   老鼠的捣乱给粮库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它们数量之多,简直难以想象,每次出现都是黑压压的一片,即便是最勇敢的员工,也不敢轻易上前。除了对粮食的直接啃食,老鼠们还到处留下它们的粪便,整个粮仓的卫生状况每况愈下。而那些遭受了老鼠口舌之灾的粮食,早已不能食用,若是误服,后果不堪设想。   望着满仓横行的老鼠,粮库的管理层和员工都愁眉不展。任其发展下去,损失只会继续扩大;可若想一举根除,又苦于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有人提出在粮仓里撒布老鼠药,但很快就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对。倘若这么做,固然能杀死不少老鼠,可难免会污染粮食,况且国家对此也有明文禁止。   眼看众人一筹莫展,这时,一个叫刘建国的员工站了出来,给出了他的一个绝妙主意。他提出,与其用有毒的老鼠药,不如养一批猫来对付老鼠。从长远来看,既环保又无害。领导们思索再三,决定一试。他们采纳了刘建国的建议,还许诺若计划奏效,日后每只猫都能领到5元的补贴。   刘建国自告奋勇担起了养猫的重任。他联系当地的动物救助站,将那里所有的流浪猫领了回来。原本以为这些猫会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声令下就冲锋陷阵。可没想到,长期过着流浪生活的它们早已养成了懒惰和狡猾的性格。一到粮库,吃饱喝足后就东躺西卧,完全无心捉鼠。   面对同事们的质疑,刘建国并没有气馁。他琢磨着,从小培养感情,循序渐进地训练,也许还有希望。于是,他开始在各处寻觅小猫,不论是谁家的猫生了小猫,他都会登门讨要一二只。久而久之,竟然收集到了几十只小猫崽。   从那时起,刘建国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这些小猫身上。他亲自喂食,抽空就训练,耐心得仿佛对待自己的孩子。时间一长,他和小猫们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配合的也越来越默契。   刘建国随即开始了正式的训练。首先,他要让小猫们适应粮库的环境。磨米机发出的巨大噪音往往令它们惊恐万分,为此,刘建国每天抱着它们在机器前多坐一会,直到它们不再畏惧为止。其次,家养的猫咪往往丧失了捕鼠的本能,这就需要从头培养。刘建国先是做了个布老鼠,肚子里装满猫粮,教小猫们追逐。几次下来,小猫们见到老鼠就凭本能扑上去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刘建国的"猫咪护卫队"终于可以投入实战了。每天下班前,他把它们放进粮仓,第二天再去时,总能看到"战果"。慢慢地,随着猫咪队伍的壮大,粮仓里老鼠的活动频率明显降低。这支特殊的"护卫队"终于渐渐扭转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