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深圳一家洗车行老板雇佣了16名脑瘫儿洗车,3年总收入高达120多万,可是老板却一

深圳一家洗车行老板雇佣了16名脑瘫儿洗车,3年总收入高达120多万,可是老板却一个月只给脑瘫儿几百块的薪水,网上骂声一片,说他是“黑心老板”,拿残疾人当赚钱工具!然而这些心智只有7、8岁的孩子们却不远万里来投奔他,请求在他那工作,那么,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2015年,曹军的儿子被诊断为先天性智力障碍。跑了无数家福利院和特教机构,他发现大部分地方只能提供基本照料,孩子的未来依然是个大问题。 有一天路过洗车行,曹军突然想到:洗车这活儿不需要复杂思考,只要按步骤重复操作就行。他找了几个有同样困扰的家长,凑钱开了这家特殊的洗车行。 刚开始简直是灾难现场,孩子们把洗车液当饮料喝,拿水枪到处乱喷,擦车时总是漏掉边边角角。 曹军焊了一块铁板,画成18个格子,每个格子贴上“擦十遍”的纸条,用计时器逼着孩子们练习,三个月后,他们终于能洗出合格的车了。 争议来了,媒体报道说洗车行三年收入120多万,但员工月薪只有几百块。网友炸了锅,纷纷指责曹军剥削残疾人。 曹军没多解释,只是默默算了笔账:每个孩子的吃住、水电、医药费、衣服,加起来每月至少2000块。工资单上的几百块,更像是让孩子们有“工作”的感觉。 有个叫小宇的孩子,第一次拿到工资时兴奋得不得了。他攥着三张皱巴巴的纸币,跑遍整条街给每个店员买矿泉水。那份自豪和快乐,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洗车行现在更像个大家庭,孩子们虽然动作慢,但特别认真。有个患唐氏综合征的孩子以前总躲在家里不出门,现在每天笑着对客人喊“欢迎光临”,声音虽然不清楚,但那份热情谁都能感受到。 深圳市残联把这种模式纳入了“残疾人支持性就业试点”,政府还提供部分补贴。目前全国已有多家类似的洗车行,累计帮助400多名残障人士就业。 但争议依然存在,深圳最低工资标准是2360元,洗车行的工资确实远低于这个数字。按市场价支付工资,成本会高得无法维持,但现在的工资水平又确实偏低。 曹军坦言:“我没赚什么钱,头发倒是白了大半。”他说开洗车行不是为了发财,而是想给这些孩子一个自食其力的机会。 数据显示,中国残障人士就业率不足10%。大部分家庭只能把孩子关在家里,或者送到福利院。像洗车行这样的就业模式,虽然不完美,但至少给了一种可能性。 站在不同角度看,结论完全不同。从纯商业角度,这确实是低薪雇佣。但从公益角度,这给了残障孩子工作机会和社会认同。从家长角度,孩子能自立比什么都重要。 曹军的下一个计划是建个托养中心,带菜园和手工坊的那种。“等我们老了,这些孩子还能有个去处。”他说得很平静,但眼里有种坚定。 这个故事没有标准答案,它撕开了残障群体就业难的现实,也让人思考商业和慈善到底该怎么结合。 也许真正的善良不在于工资数字的高低,而在于给那些被社会遗忘的人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当那些孩子拿着自己挣来的钱,骄傲地说“这是我的工资”时,那份尊严比什么都珍贵。 现在每天都有客人专门开车过来洗车,不是因为便宜,而是想支持这些特殊的“员工”。有位客人说:“看着这些孩子认真工作的样子,我觉得自己也应该更努力。” 这家洗车行的意义或许就在这里:它让社会看到了另一种可能,让那些“不一样”的孩子也能在阳光下自信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