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若兰妈咪看来,老师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只是个别现象,却被有些人无限放大了。现实中老师的孩子单说学业方面,升学率和优秀率,都远远高于普通人。
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有弟子3000人,贤者也不过72人。一个“桃李满天下”的老师,他的学生有很多,有非常优秀,能够有所成就的,也有资质平平,一辈子碌碌无为的。一个“桃李满天下”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有很多,但优秀的毕竟只是小部分,大部分学生也都是普普通通的。
另外,很多学校都会拔尖选优,能进入那些学校的孩子本身就是经过挑选的。那些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的学生,哪个老师教,他们也不会差。而孩子一般只有一两个,还是随机分配的,资质好坏是没得挑,没得选的。运气好的,碰上个有天赋还好学的,自然差不了。运气差,碰上个没天赋还不肯学的,神仙拿他也没辙。
其实,平平常常的才是大多数,很优秀的和很差劲的都只是小部分。一个老师,教过的学生有很多,只要有那么几个比较出色的学生,哪怕他只教过几年甚至一年,都可以成为炫耀的资本。大家会选择性的忽略了他教过的那些普通学生以及比较差劲的学生。
而他仅有的那一两个孩子,好了大家觉得是正常的,因为他是老师啊,怎么能教不好孩子呢?他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吃了多少小灶呢,比别的孩子强也是理所应当的。可一旦运气差,碰上个不是学习的料或者不愿意学的,甚至于他太敬业,一心扑在工作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花在了学生身上,根本就顾不上自家孩子的,导致孩子不那么优秀的,大家就都会盯着这一两个孩子说事。还是老师呢,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
我想了一下我身边的有孩子的老师们,他们的孩子虽然不能说个个都是学霸,但和他的学生们比起来,好像也没有很差的,就算不是最拔尖的,也在中上等水平。大家都是普通人,即便算不得多优秀,但也不差,至少没给自己的父母丢脸。
父母是老师,孩子是学渣的,这种情况也确实存在,但那只是极少数。一方面,每个孩子的资质有差别,有些孩子那就是天生不是学习那块料,老师还是家长都没办法替他逆天改命。另一方面,老师白天将耐心与精力全投入教学,回家后已处于精力枯竭状态,根本就没有心力再去管孩子的学习了。有老师坦言:“下班后看到孩子作业出错就想发火,其实是对自己疲惫的宣泄”。
很多人总觉得老师的孩子会私下里吃了很多“小灶”,而实际上老师需要把自己太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备课、批作业、教研、赛课、赛导……等到回到家后便是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自家孩子的学习根本没时间没精力亲自把关。
倘若遇上一个天赋不是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勤奋好学的孩子,如果这个孩子只是自己的学生,老师还可能处于职业素养或者单纯的不想被家长找麻烦,耐心的引导一下。实在不是学习的料了大不了顺其自然,学到什么程度随他去了。
可如果换成了自己的孩子,没有了师德规范的约束,却多了家长的控制欲,再加上“我的孩子必然优秀”的高要求,就难免会更急躁些,火气也更大些。本来只是比较普通的孩子,不是最好,但也没有很差,因为家长的高期待而急躁打骂,导致孩子更加厌学。
老师在学校,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是老师,回了家里,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也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孩子有生来就天资聪颖爱学习的,也有生来就不是学习那块料的,不论哪种孩子,作为家长,都要坦然接受。老师需先摘下职业面具,才能以父母的本真拥抱孩子的成长。更何况,也没有任何人或者哪条法律规定,老师的孩子,必须学业优秀,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