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以餐洒了为由申请退款,外卖小哥回去想把外卖拿回来自己吃,毕竟自己又扣钱了。可他万万没想到,外卖并没有撒漏,女子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了。外卖员问女子,你都申请退款了,为什么还把它吃了?女子一脸傲娇,我经常这么干,扔了也浪费,怎么有问题吗?外卖员说我要报警,女子说你赶紧报。 7月12日下午,广州一名外卖骑手李师傅遇到了职业生涯中最荒诞的一幕。他接到退款申请,用户声称餐品洒漏,当他按流程返回现场时,却发现这名女子正津津有味地吃着“洒漏”的饭菜。 面对李师傅的质问,女子竟然理直气壮地说:“我经常这么干,反正扔了也浪费。”这段被执法记录仪拍下的视频,很快在网络上引爆。 这绝不是个例,外卖行业里,“骗餐”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有骑手透露,最夸张的一次,同一个用户连续7天用同一张洒漏照片申请退款,直到系统自动拉黑才停止。 更让人无奈的是平台的处理机制,用户申请退款几乎是秒到账,但骑手想要申诉却需要提供完整的证据链。即便有送餐时拍摄的照片,申诉成功率依然很低。 王建军(化名)做了5年外卖员,他最怕的就是遇到恶意退款。“有时候跑一单才赚几块钱,被恶意退款一次就得赔十几块,一天白跑了还倒贴。” 数据显示,仅2022年一年,因为异常订单导致的骑手扣款总额就达到2.3亿元,平均每位骑手每月要损失187元。这意味着什么?一个月辛苦跑单的收入,很可能因为几次恶意退款就大打折扣。 北京朝阳区一家餐厅的老板张丽(化名)也深受其害,她说店里经常遇到这样的顾客,明明餐品完好,却总是找各种理由退款,“有的人甚至把这当成了省钱的手段。” 从法律角度看,虚构事实骗取退款已经涉嫌诈骗。2022年,上海静安区法院就判决了一起类似案件,被告人陈某因连续虚假退款37次被判处罚金5000元。 但现实中,很少有人因为几十块钱的外卖退款被追究法律责任。这种“小恶不究”的现状,让一些人有恃无恐。 平台方面也在尝试改进,饿了么升级了AI识别系统,对高频退款账号会触发人工审核。美团也在加强对异常订单的监控。但骑手们反映,实际效果有限,“用户轻松退款、骑手艰难申诉”的局面依然存在。 超过六成的骑手都遭遇过无法自证清白的扣款,有些人因此选择离职。一位在深圳跑外卖的师傅说:“本来就是血汗钱,还要承担这种风险,真的撑不下去。” 当违约的代价远低于守约的收益时,总会有人选择钻空子。而承担这种代价的,往往是最底层的劳动者。 涉事视频曝光后,平台对该用户账号进行了永久封禁。但李师傅的损失依然没有追回,他苦笑着说:“明天还得继续跑单。” 这个炎热的夏天,仍有数百万骑手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顶着烈日与时间赛跑,却还要承担本不该属于他们的风险。 一份外卖的背后,是骑手的汗水,是商家的用心,也是消费者的信任。当这份信任被滥用时,受伤的不仅仅是个别的骑手,更是整个社会的诚信基础。 或许是时候让那些恶意“薅羊毛”的人明白,每一次虚假退款的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人在为此买单。而这个代价,不应该由最辛苦的劳动者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