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朱元璋想找理由杀了首富沈万三,指着猪蹄子问:“万三,这是什么菜?”沈万三当然知道

朱元璋想找理由杀了首富沈万三,指着猪蹄子问:“万三,这是什么菜?”沈万三当然知道他的用意,“猪”跟“朱”同音,真说出来岂不是找死?于是他绞尽脑汁想出一个绝妙回答,让自己逃过一劫!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沈万三的名字,在江南流传了六百多年,有人记得他是个大富翁,有人记得他修了南京城墙,也有人只记得那盘红烧猪蹄——“万三蹄”,这道菜如今在周庄、苏州、南京等地成为地方名菜,但它背后的故事,却远比餐桌上的美味要沉重得多。 沈万三,原名沈富,出生于元朝末年的江南吴地,那个年代,天下动荡,朝代更替,战火连年,许多农田被荒废,百姓四散逃亡,沈家原是务农人家,靠着勤劳过活,乱世带来了破坏,也带来了机会,沈万三敏锐地看出了这其中的缝隙,他开始购买、开垦荒地,把无主之田变成可耕之地,积累下第一笔财富。 但仅靠种田,不足以致富,他没有停留在土地上,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当时江南水路发达,苏州又临近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商贸节点,沈万三利用地理优势,投身航运贸易,他的货船沿着长江出发,通往福建、广东,甚至远航南洋,沉香、象牙、香料、瓷器、丝绸在船舱中流转,换来金银财宝,他还与波斯商人做过生意,用十船瓷器换来珍贵的和田玉,据地方志记载,他的商船一度多达百艘,南来北往,络绎不绝。 靠着贸易积累的财富,沈万三在江南迅速崛起,他在苏州、嘉兴、松江等地购置田产,传说他家的田连成一片,牛走三天都走不出他的庄园,他雇佣大量工匠修建宅邸,还建有私人花园和戏台,他的家仆、佣人、商队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甚至连地方政府处理事务时,也要看沈家的脸色行事。 当时的江南,已经是一个富裕的地区,而沈万三则是其中的最富之人,百姓称他“富可敌国”,在元朝末年战乱不断的背景下,一个商人拥有如此财富,自然引人注目,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定都南京,这个新皇帝出身贫寒,对富人天然警惕,他需要重建国家,也需要钱,而沈万三的财力无疑引来他的关注。 朱元璋决定修建南京城墙,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防工程之一,工期紧、任务重、耗资大,朝廷力有未逮,沈万三主动请缨,承包了聚宝门到水西门之间的段落,他不仅出资,还动员人力、物料,邀请能工巧匠,力求将城墙修得坚固美观,修建过程中,他还设粥棚、施米粮,救济流民,赢得百姓口碑。 正是这些举动,让皇帝心生戒备,一个商人,竟然能独立承担国家级工程,还收获了民间如此高的声望,这在朱元璋看来,已经越界,更让他不安的是,沈万三曾经资助过张士诚,那是朱元璋的老对手,虽然当时沈只是出于生意往来,但在政治上,这样的“旧账”很容易被翻出来。 沈万三并不愚笨,他也察觉到了危机,为了示好,他又提出出资犒赏三军,意思是愿意为国家的军队提供银两与物资,但这一步,反而踩中了朱元璋的底线,在封建体制里,军队是皇权最直接的延伸,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奖赏军队,一个臣民,哪怕是出于善意,若敢碰军权,就是犯忌,朱元璋当即震怒,指责沈万三“僭越”,要将其治罪。 史料记载,幸得马皇后劝谏,沈万三才免于一死,被发配到云南,有人说他就在流放途中病逝,也有人认为是他的后人代为受罚,无论如何,这次流放标志着沈万三命运的转折点,他之前积累的财富被查抄,家族势力被打压,从此一蹶不振。 可这还不是终点,多年后,蓝玉案爆发,蓝玉是明初大将,战功赫赫,却因功高震主被朱元璋以谋反罪处死,此案牵连极广,沈万三的女婿顾学文也被卷入其中,沈家因此再次遭受打击,族谱记载,沈万三的数十位后人被处决、流放,家中财产尽数没收,连十岁以下的孩童也未能幸免。 沈万三的家族几乎被连根拔起,只有极少数后裔逃往边疆,隐藏身份,避祸生存,后来在贵州、云南的一些村落中,有人发现保留着类似沈家传统的商人族群,他们至今不与外姓通婚,世代经商,自称是沈万三的后代。 至于那道“万三蹄”,它的故事流传更广,流落民间的说法是,朱元璋某次到沈家赴宴,看到桌上有红烧猪蹄,故意试探沈万三,因为“猪”与“朱”谐音,说错一个字就等于冒犯皇帝,沈万三急中生智,把这道菜称作“万三蹄”,成功躲过一劫,这个传说虽无法考证,但在民间被反复讲述,它象征着在皇权之下,连一句话都可能决定生死。 如今走进周庄古镇,几乎每家饭馆都能看到“万三蹄”的招牌,油亮的蹄膀摆在橱窗里,香气扑鼻,吸引游客驻足,可很少有人知道,这道菜后面藏着一个商人如何在皇权夹缝中求生的故事。 信息来源:沈万三为何被朱元璋整:不低调皇帝面前炫富2020-02-25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