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果然是用歼-10CE当做压价的筹码了,因为最近外媒爆出,印尼不仅没有弃购阵风,反而还继续追加了订购的数量,从原来的42架直接追加到了66架。如果这个消息属实的话,那么印尼就会成为继印度之后,第二个大规模购买和装备法国阵风战斗机的亚太国家。 2022年,印尼与法国签署81亿美元合同,以单价近2亿美元采购42架“阵风”F4型战斗机,这笔交易原本进展顺利,直到今年5月印巴空战爆发,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E用霹雳-15导弹在超视距外击落3架印度“阵风”,瞬间让这款法国战机的神话破了个大洞。 消息传到雅加达,印尼国内舆论炸开了锅:花三倍价钱买的战机,实战表现还不如中国货,这买卖是不是亏大了? 面对质疑,印尼国防部回应称,正在评估采购歼-10CE的可行性,这一消息如同扔进谈判桌的炸弹,让法国坐不住了。 要知道,印尼若真转投中国,不仅会让法国损失巨额订单,还可能影响“阵风”在国际市场的声誉。果不其然,不到两个月,印尼就宣布追加阵风订单,从42架增至66架,显然是法国在价格和技术转让上做出了重大让步。 印尼这招“虚晃一枪”的套路,在军贸市场并不罕见。2020年采购韩国K2坦克时,印尼就曾以考虑土耳其“阿勒泰”坦克为由,迫使韩国同意技术转让和本地组装。 这次对法国如法炮制,效果同样显著:达索公司不仅承诺在印尼建立本地维修中心,还同意部分武器系统联合生产,甚至可能将“阵风”的航电升级到F4.2标准。这些条件大大降低了印尼的维护成本,也让“阵风”更贴合其现有西方装备体系。 不过,印尼的算盘打得再精,也得考虑现实制约,2025年印尼国防预算仅130亿美元,其中80%用于人员和后勤,追加24架阵风需额外支付约45亿美元,这笔钱大概率要靠法国提供的低息贷款和卡塔尔财团担保来解决。 还有体系兼容性问题,印尼空军现有F-16、苏-30等多型战机,若同时引入歼-10CE,需重建独立的后勤、训练和弹药体系,成本远超战机本身价格,相比之下,法国提供的本地化生产方案更符合印尼“渐进式现代化”的战略。 更深层的考量在于地缘政治平衡,印尼地处南海要冲,是中美法等大国争夺的关键节点,2022年美国曾施压印尼放弃采购俄罗斯苏-35,最终迫使雅加达转向“阵风”。 这次追加订单,既能维持与法国的防务合作,又能通过释放采购中国战机的信号,在与美国谈判F-15EX采购时争取更多筹码,这种“大国平衡术”,印尼已经驾轻就熟。 值得玩味的是,印尼的这波操作,无意中让中国歼-10CE成了“国际军贸质检员”,自印巴空战战果被央视实锤后,歼-10CE的国际关注度飙升,埃及、阿根廷等国纷纷重启对中国战机的评估,而法国、美国则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家产品的性价比。 从这个角度看,印尼的“压价策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武器的全球认可。 如今,首批6架“阵风”预计2026年交付,而印尼与中国关于歼-10CE的谈判仍在“技术评估”阶段,这场看似复杂的军购博弈,本质上是一场精打细算的生意:印尼用最小的成本,既升级了空军装备,又在大国间维持了战略平衡。 至于歼-10CE,它已经完成了“压价工具”的使命,未来能否真正进入印尼空军,或许要看中国在技术转让和金融支持上能走多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