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称俄士兵向机器人部队投降#虽然是单方面的消息,确定不了真假,但很显然,这事儿对于未来战场的变化发展挺有借鉴意义的。 事实上,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多,双方士兵确实越来越少直接碰面,取而代之的是满天飞的无人机和满地跑的机器人。这场战争已经成了全球最大的“无人武器试验场”,从侦察到抓俘虏,机器逐渐接管了战场。 首先,俄乌两军的无人机战术堪称“穷有穷玩法,富有富套路”: 乌克兰靠西方援助的“弹簧刀”“凤凰幽灵”等自杀式无人机,专打俄军坦克和防空系统。最绝的是FPV(第一视角)无人机,操作员戴VR眼镜操控,像打游戏一样撞向目标,成本不到500美元,却能摧毁价值百万的装备。 俄罗斯则用伊朗的“沙希德”无人机和自研的“柳叶刀”搞人海战术,一次出动几十架,逼乌克兰防空导弹“打到破产”。最近还升级了“光纤无人机”,抗干扰能力强。 双方连空战都省了——乌军给无人机装上霰弹枪,直接在空中击落俄军无人机,甚至扫射地面士兵,堪称“空中拼刺刀”。 其次,无人车也卷出了新高度: 乌克兰的“遥控沃利”履带机器人配备机枪,能自动瞄准,误差仅5厘米。最近在哈尔科夫,乌军只用无人机和自爆机器人围攻俄军阵地,逼得对方举白旗投降,连押送战俘都用多旋翼无人机——全程没露一个活人士兵。 俄罗斯则把T-72坦克改成遥控的“瓦夏”机器人,拆掉驾驶舱装炸弹,专门冲锋陷阵。还搞出“脉冲-M”无人车,能布雷、运物资,甚至拉伤员。 可以说,俄乌战场已经证明,未来的胜负可能不取决于谁兵多,而是谁家的机器人更智能、更便宜。不过,当战争变成“遥控器对决”,人性的底线又该由谁来定义?毕竟咱们普通老百姓,可是血肉之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