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女子替前夫还贷40万被指自作多情明明付出很多,对方却说你自作多情婚姻中把他托举起

女子替前夫还贷40万被指自作多情

明明付出很多,对方却说你自作多情

婚姻中把他托举起来了,他却怪你。

有些原配,花了很多钱去咨询,去疗愈发现效果不明显,刚做完的时候还好,只要面对面对话,就破防了。

因为有一个核心矛盾没解决:

就是你认为自己在帮他,但对方觉得你是想捆绑他,于是,对方对你的姿态是防御的。

人性的恶,有时会在婚姻关系中被放大,心穷的人,承受不了别人的真诚付出,你越付出,他潜意识越觉得无法承担,因为他从小到达接受的付出,都被算着代价的,

譬如,有些人童年,父母用“交易式教育”让孩子达到好成绩,来交换给孩子的付出,导致了一种情况,就是人会认为,只有交易,才有平等的关系,不相信真诚无条件的付出。

所以在婚姻里,越真诚的付出,对他来说越无法承接。

譬如,你以为你对他好,对方一定会感恩,而有没有一种可能,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免费的东西对于心穷的人来说,能量是受不起的,也很难让他跟你建立连接。为什么?

心穷的人从小养成的惯性都是,

向下兼容可以,向上兼容没想过。向下,就是随便哄哄,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小时候父母模式就是这样,养大有书念就行,向上,就是情感,尊重,人与人的连接平等,自尊,自爱,自重,也就意味着人需要不把自己看得那么重。

而当你托举了他,介入他成长的因果,把你的能量分给对方。为瞎子点灯,换来的不一定是感恩,也可能是记恨。

亲密关系就是这样,你越善,让更多的人看清他瞎,就算没人看。他潜意识也有某个否定自己的人格,持续在自我攻击。

于是就导致进一步情况

他自我冲突解决不了,就投射给你。

要是你也有来自上一代的因果,相当于你不仅替他承担,还同时激发了自己的创伤。于是,从没被耐心对待过,就没每一次自己就焦虑一次;从没被父母认可过,就每谈一次求对方给机会一次;

从小目睹过父母分离的,就每谈一次,都好像经历一次分离那样,控制不住情绪歇斯底里。

不是因为你太善良没边界,而是对恶意的认识不深,对蠢的防备不足,那怎样做呢?先对自己的成长做课题分离,再对现实的关系做课题分离,简单讲就是搞清楚什么是对方的,什么是自己的。

不揽上别人的因果,也不承担上一代的业力。要不就找个好点的老师,可以给我发信讲讲给你梳理,要不就自己重新把自己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