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局势已经非常清晰,漂亮国是不打算撤退了,这一点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不过美国在南海的盟友,尤其是那些在黄岩岛、仁爱礁和中业岛与我们存在争端的国家,最近却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那就是巴拉望岛(郑和岛)的主权到底属于谁。 从历史脉络来看,巴拉望岛的主权归属本无悬念。自唐宋时期起,中国商人和探险家便将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明朝郑和船队下西洋时更在此设立联络站并驻军,当时的文献明确记载该岛为“郑和岛”。 明清时期的地图中,南海诸岛包括巴拉望岛的标注清晰可辨,这一历史事实构成了中国主权主张的坚实基础。反观菲律宾,其所谓的主权依据不过是殖民时代的产物。 1898年《巴黎条约》明确限定菲律宾西界为东经118度,而巴拉望岛西南部远超此范围;1900年《华盛顿条约》亦未提及该岛。这种选择性援引条约的做法,本质上是对历史与法理的双重背叛。 为强化对南海的控制,美国在巴拉望岛建立安东尼奥包蒂斯塔空军基地等军事设施,并向菲律宾提供5亿美元军事融资,推动双方签署《军事情报保护协定》,试图将该岛打造成“印太战略”的前沿堡垒。2022年美副总统哈里斯登岛之举,更被外界视为对中国的直接挑衅。 然而,这种军事捆绑的本质是利益交换。美国通过军售和基地部署巩固影响力,菲律宾则试图借外部力量谋取地缘私利,却忽视了自身在南海问题上的法理劣势。 面对挑战,中国始终以坚定而理性的姿态维护主权。海警船在南海常态化巡航,海军舰队定期开展实弹演练,向国际社会展示捍卫领土完整的决心。 2024年交付的“探索三号”科考船更开启了深海考古的新篇章,其搭载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开展的科考作业,不仅为历史研究提供实证,更以科学手段强化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主张。 在外交层面,王毅外长在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上直言“南海仲裁案”非法无效,以太平岛为例驳斥菲律宾的无理诉求,强调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不容置疑。 值得关注的是,东盟国家的立场正成为影响局势的关键变量。马来西亚总理明确表示,南海问题应由地区国家协商解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 这种理性声音与菲律宾的冒进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多数东南亚国家对和平稳定的珍视。正如中国一贯主张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理念,通过对话而非对抗解决争端,才是维护南海长治久安的正道。 当前的南海局势,恰似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巴拉望岛的主权争议,既是历史与法理的较量,也是大国博弈的缩影。 美国试图通过军事捆绑和舆论操弄维持霸权,却忽视了历史潮流的不可逆性——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主张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国际法支撑,任何外部干预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随着“探索三号”等科研力量的持续投入,随着东盟国家对地区合作的共识深化,南海终将回归和平与发展的正轨,而那些试图搅局的势力,终将在历史的浪潮中黯然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