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事关3亿60岁老人!”没想到今年两会最扎心的提案,竟是靳东提的,他直言:“中国

“事关3亿60岁老人!”没想到今年两会最扎心的提案,竟是靳东提的,他直言:“中国60岁以上老人有三亿多,如果国家能像查户口一样查遗嘱,多少家庭悲剧可以避免?”

在中国,谈论“身后事”一直都是个敏感话题,很多人觉得一提起来就不吉利,好像说得越多,坏事越多似的,所以以前大家都尽量避开,不愿正面去面对这些问题。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开始有了变化,过去被忽视甚至故意回避的“身后事”,现在正以越来越重要的姿态摆在人们面前,成为社会和家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这其中,演员靳东在两会期间提出的一项建议引起了很大反响,他的提议触动了很多人内心的痛点,恰好揭示了中国社会和家庭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老龄化。

数据显示,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了3.1亿,这个数字几乎和美国的总人口差不多大。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逐渐走向终结,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独自生活,独居老人数量大幅增加,这也带来了很多关于财产的纠纷。

而这些悲剧并非孤例,上海曾有独居老人离世,因未留下有效遗嘱,名下房产被依法收归国有,亲属追悔莫及。

在北京,一位老人先后立下三份遗嘱,却都因格式问题被判无效,子女为此对簿公堂,法院每年要处理大量此类案件,根源往往只有两个:一份说不清的遗嘱,或者压根就没有遗嘱。

现有的遗嘱服务,听起来选择不少,实则各有各的难处,去公证处办理,费用不低,手续也繁琐;自己手写一份,法律效力又难以保证;至于口头交代,那更是空口无凭。

尽管提前安排身后事的观念正逐步被接受,但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真正付诸行动的终究是少数,已有的服务知晓度低、可及性差,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全国政协委员靳东的提案显得切中要害,他因拍戏深入法院体验生活,目睹了大量因遗产引发的家庭悲剧,由此萌生了建立国家级遗嘱库的想法。

用他的话来说,希望这个遗嘱库未来能像“110”和“120”一样,成为一种社会共识,让老百姓一听就懂,而且信得过、用得上。

在他设想中,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存档系统,而是一套高科技、人性化的“民生基础设施”,技术上,可以运用区块链加密,确保遗嘱内容无法被篡改,保证其绝对真实。

服务上,老人不必再东奔西跑,通过线上就能便捷地设立、更新遗嘱,想法变了,随时能改,更关键的是,该系统将直接与司法系统打通,一旦需要执行,法院一查便知,极大提升了司法效率和准确性。

靳东特别强调,这个提案的重点是“服务”,而不是单纯的“做生意”,他的目标是让所有老人都能方便地使用这个服务,价格合理,真正做到普惠。

至于大家担心的隐私问题,他说技术上完全可以做到像银行账户一样安全,保证信息不被泄露,这并不是难事。

这份提案引起大家强烈共鸣,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靳东的名气,更重要的是它把中国人一直避而不谈的“身后事”摆到了光天化日之下。

过去很多人觉得谈论遗嘱好像是在“诅咒自己”,总是不愿意面对这个话题,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提前规划遗嘱不是害怕死亡,而是一种对家人的负责,是对未来的一份关怀。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那样:“写遗嘱并不是希望自己早点走,而是怕哪天自己突然不在了,留下一堆人为了遗产闹得不可开交。”

信源:全国政协委员靳东建议 成立国家遗嘱库——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