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租界”,很多中国人都是一肚子火,在晚清民国时期,遍布上海的英租界、法租界,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
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中国在外国也有过租界,比如清朝在朝鲜就有过三个租界,分别在仁川、釜山和元山。
那么,这三个租界是怎么来的呢?
在历史上,朝鲜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每年进贡就行了,中国一般不会干涉他们的内政,但是到了1882年,朝鲜爆发了一场“壬午兵变”,因为有几个日本人在兵变中被打死了,日本政府就以此为借口,向朝鲜出兵,企图占领朝鲜。
日本人的野心,自然也引起了清朝的注意,为了帮朝鲜对抗日本人的侵略,就与朝鲜签订了《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其中有一条就是在朝鲜设立大清国的“租界”,拥有治外法权,清朝人在租界里的一切行为,朝鲜政府都无权过问。
经过谈判,清朝最后在朝鲜的三个港口城市设立了租界,就是仁川清租界、釜山清租界和元山清租界。
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在外国设立租界,比英国1845年第一次在中国设立租界,晚了37年。
这三个清租界,名义上主要是用来促进中朝贸易的,但实际上,也是清朝用来对抗日本的重要基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惜,刚过去12年,清朝和日本之间就爆发了甲午战争,清朝海军战败,在朝鲜的租界也被撤销了,只存在了12年。
不过,租界虽然撤销了,但很多中国人还是继续住在那里,比如现在仍然很繁荣的仁川唐人街,就是当年的清租界演变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