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西方伪史论 历史知识 关于“西方伪史论”,其实我去年专门做过好几期视频,从自己熟悉的几个角度驳斥过(系列叫作“西方无爷论”),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找完整的看看。
这里用文字大体说说我总的看法。有时间再多举几个例子展开讲讲。
其实所谓“西方伪史论”并非中国人首创,而是一些西方学者首先提出的。最经典的当属俄国数学家、莫斯科大学教授阿纳托利·福缅科(1945-),他出版的《新编年史》(图1)可谓西方伪史论的巅峰著作。但讽刺的是,国内西方伪史论的“战友们”却比较少引用福缅科的作品,因为回旋镖会打到自己——严格来说,福缅科等西方学者提出的并非狭隘西方伪史论,而是“世界伪史论”。他认为不光古希腊、古罗马是造假的,古代东方文明,例如中国的长城,也是造假的。世界文明史不超过一千年。所以在我看来,所谓伪史论其实是近现代各种反智阴谋论中的一环而已,和地平说、登月造假说、永动机、水变油没有本质区别。
因为很多伪史论者喜欢来回横跳,不断要求对方自证,自己只破坏,不建构,所以要加以批判甄别,比较好的途经是掌握一套基本方法论回应。作为历史来说,一个最最基础的研究方法就是当年陈寅恪先生等一批前辈提倡的双重证据法。当然,随着时代进步已经衍生为多重证据法了。
有多份不同来源的历史文献,共同交叉证明一个历史对象,就是第一重交叉证据;考古研究结果和历史文献再度交叉,就是第二重证据。能够符合双重交叉的,不管是历史事件、人物、古迹、文物,大体上就是可靠的。现代科技,又衍生出例如用语言学成果和历史研究交叉佐证(比如印欧语系),化学领域的放射性测年法用于历史研究,等等,这就是多重交叉证据了。
所以西方伪史论经常例举的所谓伪造物,例如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帕特农神庙、亚历山大灯塔、斗兽场等等,基本都符合双重证据法甚至多重证据法。从方法论上看,就基本不可能是什么拿破仑一世远征埃及伪造或者当地政府为了旅游创收伪造的。
反而像复活节岛巨像、马丘比丘等著名遗址,不能很好地多重交叉,在历史研究上还存在迷雾,但这些冷门遗址,国内伪史论者往往又视而不见。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下次,我再从动机角度,谈谈我为何认为西方伪史论是不能自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