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65年,一等功臣被判处死刑,许世友不惜拼上前途,只为保他一命。 1965年

1965年,一等功臣被判处死刑,许世友不惜拼上前途,只为保他一命。 1965年,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一等功臣郭兴福,却因政治风波被判死刑,命悬一线。他曾是全军推广的训练标兵,连毛泽东都点赞他的“郭兴福教学法”。可一夜之间,他从英雄变成了“罪人”。关键时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站了出来,不惜拼上前途力保他。 郭兴福,1930年出生在山东邹平县一个穷苦农家。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早逝,他只读了仨月书就辍学了。1942年,为了混口饭吃,他加入国民党山东省保安团,当过勤务兵和通讯兵。1948年济南战役,他跟着部队起义,投奔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进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从那以后,他打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淞沪战役、漳厦战役,靠着作战勇敢立了三等功。1949年6月,他入了党,成了共产主义战士。 1951年,郭兴福进了第十四步兵学校,学习特别刻苦,毕业成绩评了个“上等”。之后,他被分到南京军区12军34师教导营当排长,还得了少尉军衔。1959年,他调到100团二连当排长,一年后升副连长。在部队里,他特别爱琢磨战术训练,攒了不少实战经验。1961年,他开始试着搞一套新训练法,讲究从实战出发,让士兵更灵活、更有战斗力。1962年,这套方法被命名为“郭兴福教学法”,在南京军区推广开。到了1964年全军大比武,这法子大出风头,6月15日,毛泽东看了军事表演后夸它是“把兵练活”的好办法,还号召全军学。郭兴福因此立了一等功,成了全军有名的训练标兵。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1965年,政治风向变了。郭兴福突然被扣上“反动军事权威”的帽子,直接判了死刑。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懵圈:一个立了一等功、受毛主席表扬的人,怎么就成了“反动分子”?那年头,政治斗争复杂得很,很多功臣都被莫名其妙整下去了。郭兴福这案子,估计也是受了当时乱七八糟的派系斗争牵连,具体细节谁也说不清,但结果就是他命悬一线。 这时候,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坐不住了。他是个直脾气,战场上打过硬仗,平时也看不得冤枉事。听说郭兴福要被判死刑,他觉得这太离谱了。郭兴福的“教学法”在全军推广,实打实提高了部队战斗力,这样的人咋能说杀就杀?他跑去找上级申诉,要求重新查案子。那年头,敢这么干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自己前途都没了。可许世友不管这些,他觉得郭兴福是真功臣,不能就这么稀里糊涂没了。 许世友到处奔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给郭兴福争取机会。他跟人说:“郭兴福是为国家立功的人,他的训练法全军都用,这样的功臣不该这么对待。”这话听着简单,但在那时候说出来,得有多大勇气啊!毕竟政治气候那么紧张,谁敢随便站出来说话?可许世友就是豁出去了,非得保郭兴福不可。 在许世友和其他一些人的努力下,郭兴福的案子终于有了转机。上级重新查了查,发现那些指控压根站不住脚,就是冤案。1979年,中央军委正式给郭兴福平反,恢复了他的名誉和待遇。郭兴福回到部队,继续干他的老本行,直到1985年因为车祸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