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终于明白沈飞为啥要造这么大的“超级工厂”了,原来是飞机太多造不过来了。 比如目前

终于明白沈飞为啥要造这么大的“超级工厂”了,原来是飞机太多造不过来了。 比如目前沈飞需要向中国空军提供歼-16系列多用途战斗机以及歼-35A空优型隐身战斗机,而且还需要改进之前的歼-11B空优战斗机。 这几年,东部战区某航空兵旅从接装第一架歼-16到满编24架,只用了14个月,比以前换装歼-11B快了整整半年。 在2024年公开报道里,光西部战区就新增了3个歼-16旅,算下来一年得造72架才够填窟窿。 海军的歼-15更是“航母催出来的急单”。辽宁舰、山东舰加起来需要至少48架舰载机,福建舰海试后又得再来36架,还不算训练用的备份机。 以前沈飞造歼-15跟攒乐高似的,一架一架拼,2023年全年才交付12架,结果福建舰一服役,海军直接来了句“明年给我20架”,这节奏让人忙的滴流转。 事实上,歼-35这“双面娇娃”才是真正的“产能考验”。空军要的歼-35A强调高速截击,海军舰载版得加固起落架、装尾钩,零件通用率虽说是70%,但最后总装还得两条线。 2025年珠海航展上,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盯着歼-35眼都不眨,外媒估测至少要24架,这还没算上中东某国的“意向订单”。 以前沈飞试生产歼-35时,三个月才出1架验证机,现在超级工厂用数字化总装线,15天就能下线1架,连美国防部报告都改口说“中国隐身机产能超预期”,这脸打得比歼-35的机炮还响。 但改歼-11B这活儿看着简单,实则是“老车翻新”的精细活。 部队要给老歼-11B换有源相控阵雷达、加装红外搜索系统,相当于给诺基亚装智能手机芯片,老生产线拆了装、装了拆,效率低得像用算盘算微积分。 超级工厂专门划了块“改装区”,用机器人换雷达、自动化校准航电,以前改1架得28天,现在7天就能搞定,某北部战区的歼-11B机群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升级,飞行员说“感觉开上了歼-11BProMax”。 而超级工厂的“黑科技”才是产能密码。30万平方米的厂房里,5G+工业互联网把设计图纸直接传到机床,零件加工精度从0.05毫米提到0.01毫米,歼-35的隐身涂层用机器人喷涂,厚度误差比头发丝还细。 模块化生产更绝,歼-16的机翼、歼-35的机身前段能在不同生产线同时造,最后像搭积木似的拼起来,总装时间砍了一半。 以前沈飞一年造100架就喊累,现在超级工厂满负荷运转,年产能轻松破200架,比俄罗斯共青城飞机厂全年产量还高,难怪外媒酸溜溜地说“中国把战斗机当汽车造”。 不仅如此,出口订单更是给产能“火上浇油”。缅甸空军的歼-10CE刚交付,就有东南亚国家来问歼-16的出口版,非洲某国甚至想直接买歼-35的简化版。 以前沈飞出口靠“挤牙缝”,给国内供货都紧张,现在超级工厂专门留了两条“出口线”,2025年光出口意向订单就有56架,这要是搁10年前,想都不敢想。 归根结底,沈飞这超级工厂不是“面子工程”,是中国空军从“够用就行”到“攻防兼备”的必然。以前是有啥用啥,现在是需要啥就能造啥;以前是造一架算一架,现在是生产线开足马力还得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