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85年,17岁的顾克路,被越军炮火炸成两截,但他还在战斗,最终因失血过多牺牲

1985年,17岁的顾克路,被越军炮火炸成两截,但他还在战斗,最终因失血过多牺牲。副连长大怒:“今天不抓俘虏了,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1985 年 12 月 2 日,顾克路趴在 604 高地的战壕里。左胸口袋里,装着父亲顾天金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他从家里带来的念想,也是支撑他在前线战斗的力量。 他父亲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八路,这时候正在山东邹城的家里,拿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读儿子的信。 顾克路 1968 年出生,籍贯:山东邹城。父亲顾天金参加过抗美援朝,家里有他穿军装的照片。 顾克路从小就喜欢这张照片,常说长大了要去当兵打仗。 这份从军的心愿,在他心里藏了很多年。 1984 年年底,征兵的消息传来。 当时顾克路在做木工活,每个月能挣七十块钱,姑父还想给他介绍开汽车的工作,可他都拒绝了,一门心思要去参军。 但他年龄太小,怕部队不收。 父亲就把他的年龄报成了 21 岁。 就这样,17 岁的顾克路成了 67 军 199 师 596 团 “双大功七连” 的战士。 到了部队,他训练起来比谁都刻苦。 在新兵连,顾克路训练特别卖力,每天都比别人多跑五公里。晚上熄灯后,大家都睡了,他还偷偷练习瞄准。 班长发现了问他:“你小子,拿月光当靶子练啊?” 顾克路挠挠头,憨憨地笑:“我爹说,战场上差半寸,就是活和死的区别。” 实战很快就来了。 1985 年 5 月的 “5.31 大战”,顾克路带着加强组去夺 1153 高地。 战斗打赢了,战友们都在欢呼庆祝,他却独自坐在弹坑里,用刺刀在钢盔内侧刻下 “克路” 两个字。 1985 年 12 月 2 日 9 时 10 分,总攻的信号响了。 顾克路跟着突击队往 604 高地主峰冲。 突然,左边的暗堡里冒出火舌,战友王强腹部中了弹,肠子顺着手指缝往外流。 顾克路看见后,大喊 “报仇”,抱起爆破筒就冲。 就在这时候,他的右腿一热 —— 被越军的倒打火力点打中了。 腿上出现四个血洞,但他不顾自己的伤,心里只想着完成任务。 顾克路拖着伤腿,艰难地爬了 27 米,把爆破筒塞进了射击孔。 刚转身,一发迫击炮弹在头顶炸开。 郑智学亲眼看见,顾克路的左腿被炸飞,飞得比人还高,在空中划出一道血痕。 即便伤成这样,他也没停下。 就算下半身几乎被炸断,他的肠子流出来,就用止血带随便捆了捆,继续往前爬。 等顾克路爬到第二个暗堡时,身上只剩两颗手榴弹。 他拉开保险栓的那一刻,暗堡里传来越军的惊叫声。 手榴弹爆炸的时候,他把枪口塞进射击孔,一直扣着扳机,直到弹匣里的子弹打光。 枪声停了,顾克路的手指还扣在扳机上,双眼圆睁着望向北方。 副连长孙兆群赶到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 他的右手还保持着握枪的姿势,三个战士一起用力才把他的手指掰开。 把他身子翻过来时,人们发现他嘴里塞满了泥土 —— 那是疼到极致时咬碎的牙关。 顾克路牺牲后,孙兆群下令:“杀光!一个都别留!” 这位知道顾克路真实年龄的突击队长,这时候非常愤怒,一心想着为越军报仇。 突击队冲向越军阵地,20 分钟后,604 高地上再也没有枪声了。 战斗结束后,战士们在清理战场时,有了发现。战士们在顾克路的遗体旁发现一本带血的笔记本。 扉页上是他歪歪扭扭写的字:“如果我牺牲了,把抚恤金交给连队。告诉爹娘,儿子没给顾家丢人。” 远在邹城的父亲顾天金收到遗物时,正在村头给小学生讲战斗故事。 他颤抖着打开儿子最后的信,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解放军报》,头版标题是《老山前线英雄谱》。 老人没说什么,把抚恤金全捐给了连队,转身又把小儿子顾克安送进了军营。 战后,孙兆群带着 16 位烈士的档案回到山东。他在顾克路的墓前立下誓言:“我就是您二老的儿子。” 他说到做到,一直用行动践行着承诺。 这之后的 36 年里,他每个月都给顾天金寄生活费,每年清明都带着妻儿去扫墓。 顾克路的母亲庄凤云总说:“兆群来的时候,家里就跟过年一样。” 2019 年,顾天金临终前紧紧抓着孙兆群的手:“小路死得值。” 老人穿着当年的军装离开,胸前别着儿子的一等功勋章。 送葬的队伍经过村口时,突然下起了细雨,村民们说,那是顾克路在天上敬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