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央视名嘴”,因揭露姜昆丑闻被封杀,如今70岁处境如何? 咱今天聊聊曾经的 “央视名嘴” 汪文华,这人当年可是凭借《曲苑杂坛》火遍大江南北 ,后来呢,她和姜昆起了矛盾,据说还因为揭露姜昆 “丑闻” 被封杀,现在她都 70 岁了,到底过得咋样呢? 汪文华出生在河北保定一个普通家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三岁的时候,母亲意外瘫痪,家里更是雪上加霜,可这艰难的生活没打倒她,反而让她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 14 岁那年,她考上了武汉空军文工团,在团里,她就像一块海绵,拼命吸收各种知识和技能,每次表演都使出浑身解数 ,慢慢地,她崭露头角,被大家注意到了。 在文工团,汪文华迷上了评书、京韵大鼓这些传统曲艺 ,为了学艺,她找到了著名曲艺大师袁阔成,一心想拜师。 袁阔成一开始有些犹豫,毕竟学艺可不是轻松事儿,但汪文华那股子坚持和真诚,让人没法拒绝。 她一次又一次去找袁老师,分享自己对曲艺的热爱,还经常写信表达想法 ,最后,袁阔成被打动,收下了这个徒弟。 打那以后,汪文华更加刻苦,天不亮就起来练嗓子,还找来各种历史书籍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1991 年,对汪文华来说是个重要转折点 ,她进入了中央电视台,接手了《曲苑杂坛》这档节目,当时,台里希望节目既能展现传统曲艺魅力,又能融入现代元素,吸引更多观众 。 这对汪文华是个巨大挑战,可她没退缩,节目组人手少,她一个人当好几个人用,策划选题时绞尽脑汁,把各种曲艺形式巧妙组合;联系演员时,四处奔波,亲自上门邀请知名艺术家 。 功夫不负有心人,《曲苑杂坛》一播出就大火,节目里相声小品让人捧腹大笑,魔术杂技让人惊叹,评书说唱韵味十足,收视率一路飙升,成了央视王牌节目 。 汪文华也凭借知性、亲和的主持风格,走进了千家万户,和倪萍一起成了央视名嘴,还拿了金话筒奖和全国十佳制片人等荣誉,事业达到巅峰 。 可节目爆火之后,麻烦事儿也来了 ,汪文华和相声演员姜昆,因为节目制作理念产生了分歧,姜昆觉得节目应该多突出相声,还想通过节目培养新人 。 但汪文华认为,《曲苑杂坛》的成功,就在于多元化,不能为了个人利益改变节目定位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矛盾越来越深。 有一次,在节目相关场合中,两人矛盾彻底爆发 ,汪文华公开揭露姜昆是通过走后门参与节目的,这话一出口,舆论瞬间炸了锅 。观众们议论纷纷,各种猜测和传言满天飞 。 随着矛盾升级,《曲苑杂坛》的制作变得艰难起来 ,后来,姜昆联合马季、刘兰芳等曲艺界人士,向央视反映《曲苑杂坛》片头曲存在 “倒字” 问题 。 这事儿看似是个技术问题,背后可能是整个相声圈对汪文华的压力 ,节目虽然做了修改,但裂痕已经难以弥补 。 2011 年,《曲苑杂坛》在陪伴观众二十年后,正式停播 ,很多人说汪文华是被姜昆 “联手封杀”,但把节目停播归咎于私人恩怨,可能小看了时代的影响 。 当时,电视行业变化很大,各种新潮综艺节目不断涌现,抢走了年轻观众 ,《曲苑杂坛》的形式在新娱乐市场面前,显得有些 “老” 了,收视率下滑,这也是很多老牌节目难以避免的命运 。 节目停播后,汪文华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她回归家庭,丈夫常年在日本工作,家里大小事儿都靠她 ,她把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对公婆孝顺有加,还被评为 “五好儿媳” 。 同时,她没有忘记热爱的艺术,创立了中华曲艺社,组织曲艺爱好者交流演出,给大家提供展示和学习的平台 。 她还经常走进社区和学校,给孩子们讲评书、说相声,传承传统曲艺 ,她还资助山村孩子,给他们送去书籍和学习用品 。 现在 70 岁的汪文华,依然精神矍铄,对艺术的热情丝毫未减 ,虽然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活跃在荧幕上,但在传承曲艺文化的道路上,一直默默耕耘着 。 就像曾经红极一时的《综艺大观》,因为娱乐形式的变化停播了 ,《曲苑杂坛》的落幕,也许是时代的必然 ,可汪文华用行动证明,真正的热爱,不会因为舞台的消失而结束 。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