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深圳人气火爆,宾客如云。
7月7日至9日,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含有轨电车)客运量连续三天超千万人次。据统计,今年深圳地铁客流已累计23次单日客流破千万人次,其中,6月客运量、进站量均跻身全国前三。
深圳地铁客流何以屡次刷新高度?繁忙的轨道交通网络背后折射出什么?
01
道路通,人气旺。
先看地铁网络。交通线路如同城市发展“血脉”,深圳地铁持续拉伸骨骼,构建四通八达的大交通网络体系,为客流运输能力提升提供强大的“基本盘”。
去年年底,深圳5条地铁新线(段)同步开通运营,新线(段)与多条既有线路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了轨道交通廊道,为市民出行增添新选择。
目前,深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里程达到595.1公里,“轨道上的深圳”进入发展新阶段。
已开通的线路人流如织,串联起城市发展的“主动脉”,另一边,深圳地铁还在持续加码。
据了解,5号线西延、6号线支线二期、16号线二期、11号线二期(红岭段)、13号线一期北段、13号线二期北延有望在今年开通。
02
人流动起来、地铁忙起来、城市转起来,是一个系统性的结果,并非只受单一因素影响。
今年以来,深圳连开K11ECOAST、iN城市广场、罗湖益田假日广场等多个商场。就在今天,占地25万平方米的深圳大悦城正式开业,为消费市场带来一波新活力,也进一步推动了人员流动,让跨境游、文旅游、购物游持续升温。
有专家表示,人口的流动,是流动消费的主要引擎,地铁客流与消费经济高强度关联绑定。从数据关联性来看,地铁客流量是社零总额中住宿餐饮分项的良好领先指标,当地铁客流量回升时,住宿餐饮消费也随之回暖,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据统计,2025年内深圳拟开业项目高达21个,总商业体量达到186.25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即将开业的光明COCOCity、太子湾招商花园城、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等新业态Mall。
不仅如此,张靓颖、孙燕姿、王心凌……今年深圳明星演唱会一场接一场,受此影响,大运、黄木岗等地铁站人气高涨。
从特色商圈接连开业,到演艺市场愈发火热,深圳的城市吸引力还在持续提高。
03
客流节节攀升,人从哪里来?
最新数据显示,深圳地铁连续3个月保持全国客流强度第一。客流强度是指一条地铁线路每日每公里所运输的客流人次,它由地铁总客流除以线路总里程得出。
深圳地铁客流量表现出“大而稳”的特征,这与城市通勤人口密切挂钩。
2025年初,深圳就业登记人数突破1270万,占常住人口比例接近70%,庞大的就业人口与地铁通勤需求相伴相生。
再把目光投向机场、各陆路口岸。
据深圳边检总站,今年上半年经深圳各口岸出入境人员达1.3亿人次,同比增长16.2%。其中,叠加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等利好,出入境外籍人员达343.2万人次,同比增长39.2%,成为整体客流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机场方面,今年上半年,深圳机场联合航空公司新开或加密了往返万象、墨西哥城、利雅得、新加坡等12条国际及地区航线。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客流量突破300万人次,航班量超2万架次,创下了开航以来的新高。
陆路口岸方面,皇岗、福田口岸出入境客流持续高位运行,截至7月5日,皇岗边检站今年共查验出入境人员超3800万人次,出入境车辆逾235万辆次,口岸“车畅人兴”成为地铁客流再走高的助力剂。
04
地铁连接每个人的生活与梦想、城市生产发展的活力与希望。当地铁客流量大幅增加时,这意味着更多的人涌入城市,带来了经济、人文、科技等多方面的交流与机遇。
某种程度上,地铁客流是衡量一座城市活力的“晴雨表”,侧面反映出城市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
数据显示,1-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5.90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首发经济”作为激发城市商业创新活力的重要引擎,一季度深圳引入全国首店11家,华南首店23家,深圳首店45家,折射出深圳良好的经济发展活力和态势。
单日客流屡破千万,熙熙攘攘的人潮之下,照见的是一座热气腾腾的城市。化“流量”为“留量”,深圳正通过优化消费环境、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人来深圳休闲游玩、干事创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主笔/李婷
排版/李婷
审校/李天南靳阳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