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9年,张治中去新疆当彭德怀副手,毛泽东对张治中说:委屈你了 “老张,到了西

1949年,张治中去新疆当彭德怀副手,毛泽东对张治中说:委屈你了 “老张,到了西北,可别嫌条件艰苦!”——1949年11月22日清晨,北平南苑机场,毛泽东半开玩笑地嘱咐张治中。张治中拎着一只旧皮箱,停下脚步,冲主席抱拳微笑。飞机螺旋桨已在轰鸣,他知道,自己即将再一次走向熟悉又陌生的新疆,不过这一次,他是彭德怀的副手,而不再是蒋介石倚重的“西北王”。 飞机升空,云海翻滚。张治中倚窗回想:五个月前的6月26日,他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对时局声明,宣告与国民党政府的彻底决裂。这份声明像一声霹雳,让长期关注西北局势的人一下子明白,西北棋局要变了。毛泽东随即请他进中南海,委托他去劝新疆军政负责人起义,“只要你发电报,他们会照办。”毛的话掷地有声,张治中心里却在打鼓——迪化同北平早已断线,怎么联络?毛泽东摆摆手:“电台已经埋在伊宁,邓力群负责转发,不用担心。” 第二天深夜,张治中和邓力群一道给陶峙岳、包尔汉拍出第一封电报。言辞直截:大势已去,顺应民心,“排除万难,当机立断,与广州政府断绝关系。”紧接着又发私电给陶峙岳,提醒他提防马步芳的骑兵。老同学收到电报后心里有数,开始暗中疏通部队。张的威望在西北军中仍旧管用——这是他从1945年开始苦心经营的结果。 8月下旬,兰州解放,西北防线崩塌,新疆内部主张起义与反对起义的冲突陡然升级。陶峙岳频频召见叶成、马呈祥、罗元发三位顽固将领,苦口婆心地劝说,但三人一再摇头。9月20日晚三人竟密谋兵变,深夜跑到陶公馆“打招呼”,声称半小时后动手。陶峙岳临危不乱,软硬兼施将三人拖到凌晨,危机暂缓。第二天他抓紧安排三人“体面”出走南疆,自此兵权归他掌控。9月25日,新疆警备总司令部正式通电起义;26日,省政府跟进。星星峡以东,人民解放军装甲车飞驰而来,10月20日驶入迪化,尘埃落定。 这段过程让毛泽东对张治中刮目相看。10月下旬,再次召见张治中:“西北事务繁杂,你去帮老彭吧,我们再合作一次。”毛语带调侃:“过去你是四省长官,如今做副手,委屈你了。”张治中略觉尴尬,却也洒脱:“共产党领导,我听命令。” 航机在甘肃上空颠簸。同行的彭德怀一身棉军装,按着地图与张治中讨论山川、风俗,两个湖南人聊得火热。张忽然提起左宗棠在西域植柳,“那一排排老柳还在,真是奇景。”彭哈哈大笑,“人走树在,说明十年树木不易,百年树人更难。”话锋一转,两人又谈到民族矛盾。张说过去想推行“和平、民主、亲苏”政策,无奈被旧政权羁绊。彭点头,“没有生产资料公有化,民族平等只是空话。” 11月27日,飞机降落迪化,寒风刺骨,却挡不住锣鼓。张治中头一次看见维吾尔大叔与解放军战士围着火盆跳桑皮舞,心里咯噔一下:群众是真高兴。随即,他与彭德怀马不停蹄组建新疆军区、中共新疆区党委,改组省政府,拟定新纲领。12月17日,全城挂满红旗,十万军民齐集体育场,欢迎新政府成立。张在台上高声讲:“大民族主义也罢,狭隘民族主义也罢,今天都该收起来!” 会议散后,他加班写完三万字《怎样改造》,彭德怀看完,只改了“蒋先生”三个字。有人担心影响不好,彭摆手:“真诚最重要,让大家看看。”于是《新疆日报》全文刊登,不久各地报纸转载;起义军、俘虏营把它当教材。张自己却颇惊讶:“写的时候没想走这么远。” 迪化的日子并非全无摩擦。部队按旧制两餐,城市百姓却习惯三顿。起义干部怨言不小,张治中私下告诉彭德怀:“饭点得改。”彭沉默片刻,“后勤得调整,我去压一压。”几天后,新规生效。还有一次,张发现自己吃“小灶”、夫人吃“中灶”,便笑问彭:“两口子分餐,必要吗?”彭舀起一勺小米粥,“纪律就是纪律。” 西北军政委员会筹备期间,张列出一长串专家名单,其中不少身上还有旧军官、旧公务员标签。组织部门犹豫,彭一锤定音:“只要不是汉奸、特务,没有血债,我敢用。”张拍手称快,他知道自己这些老部下算是找到新舞台了。 工作间隙,两人偶尔谈未来。张问:“何时能真正走进社会主义?”彭答:“土地改革补完课就启程。”张露出孩子般的笑容:“那我还能出点力?”飞机再次载他们离开迪化时,天山已经落雪。张透过舷窗目送戈壁渐行渐远,心里暗想:西北这片土地,终究迎来了另一种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