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航母,放弃维修,再次卖给中国?印度更合适接手 最近两天,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传来重磅消息。据俄媒报道,这艘命运多舛的航母即将停止维修,不是重新服役,而是直接放弃后续工程。 消息一出,不少人脑洞大开:既然库舰和中国辽宁舰是 “姐妹舰”,俄罗斯若以 “废钢铁价” 甩卖,咱们要不要接手?但仔细分析下来,答案可能和直觉相反 —— 中国大概率摆摆手说 “谢谢,不用”,反倒是印度更可能接盘。 先说说库舰的 “病况”。这艘苏联时代的老舰从 2017 年开始维修,结果 8 年里事故不断。先是 2018 年浮船坞沉没砸坏舰体,接着 2019 年又发生大火,直接烧出 52 处损伤。 更要命的是,维修费用像滚雪球一样从最初的 8.5 亿美元涨到 15 亿美元,相当于俄罗斯海军全年水面舰艇维护费的 30%。 在俄乌战争日均烧钱 5 亿美元的当下,这种投入显然成了军方眼中的 “战略资源浪费”。如今俄国防部终于下定决心 “止损”,库舰的结局基本板上钉钉。 但问题来了,中国真的需要这艘 “二手货” 吗?答案是否定的。想当年,中国在 2002 年买下瓦良格号时,那是因为国内航母技术几乎空白,需要从 “毛坯房” 开始摸索。 但现在早已今非昔比:辽宁舰、山东舰形成战斗力,福建舰用上电磁弹射,传说中的 10 万吨级核动力航母也在稳步推进。更关键的是,库舰的技术水平已经落后于中国当前需求。 它那套蒸汽轮机动力系统和滑跃甲板设计,和中国正在发展的全电推进、电磁弹射路线完全不兼容。真要接手,光拆改就得花天价,还不如把钱砸在国产航母上划算。 再看印度这边,情况就不一样了。印度海军目前有维克拉玛蒂亚号和国产维克兰特号两艘航母,但维克兰特号进度缓慢,实际战斗力有限。 而印度一直有 “印度洋霸主” 的野心,第三艘航母计划又卡在 4 万吨级的常规动力方案上。如果此时能以相对低价拿下 6 万吨级的库舰,既能快速扩充舰队规模,又能在吨位上和中国 “平起平坐”,这对印度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更何况,印度早有从俄罗斯买二手航母的经验 —— 当年维克拉玛蒂亚号虽然改造过程一波三折,费用从 9 亿涨到 23.5 亿美元,但最终还是咬牙接了下来。有了前车之鉴,印度这次或许会更谨慎,但需求摆在那里,可能性依然存在。 不过,印度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 “钱包” 和 “技术家底”。维克拉玛蒂亚号服役后多次发生火灾,暴露了印度在航母维护上的短板。库舰的蒸汽轮机系统和 “花岗岩” 导弹装置,对印度来说都是全新挑战。 更不用说,俄罗斯的 “售后服务” 历来以昂贵著称,后续维护费用可能是个无底洞。但话说回来,印度海军为了提升国际地位,向来舍得砸钱,当年能花 23.5 亿美元买一艘 “问题航母”,这次未必不会再赌一把。 从俄罗斯的角度看,把库舰卖给印度也更符合逻辑。一方面,印度是俄罗斯传统军购伙伴,双方合作默契度高;另一方面,印度在技术保密上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俄罗斯不用担心核心技术外流。 反观中国,虽然两国关系密切,但涉及航母这种战略级装备,俄罗斯多少会有点 “技术焦虑”。毕竟中国现在航母技术已经青出于蓝,万一库舰的某些设计被逆向解析,俄罗斯在海军领域最后的那点 “面子” 可能就保不住了。 当然,还有个现实问题:库舰的 “残值” 到底有多少?如果俄罗斯坚持高价,印度可能会犹豫;但要是真按废铁价卖,又有点 “丢份”。不过考虑到库舰的现状,能回收一点成本总比拆了强。说不定俄罗斯会学当年卖维克拉玛蒂亚号的套路,先低价吸引印度上钩,再在改造和维护环节慢慢 “回血”。 综合来看,库兹涅佐夫号的最终归宿,大概率是印度海军的港口。中国早已过了 “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的阶段,更愿意把精力放在自主创新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