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美国记者当面问金一南:“要是美国炸了中国价值2000亿的三峡大坝,中国会怎样?”

美国记者当面问金一南:“要是美国炸了中国价值2000亿的三峡大坝,中国会怎样?”金一南沉默叹气道:“你知道南斯拉夫那场灾难吗?”一句话说透三峡大坝的重要性,哪是美国想炸就能炸的! 2013年9月,国防大学的多功能厅里,一场学术交流正平稳进行。谁知,一名美联社记者突然站起,向台上的金一南将军抛出一个极具挑衅性的问题:“如果三峡大坝被炸毁,中国政府会怎么办?” 整个会场瞬间安静下来。这个问题不仅刁钻,更带着一股不加掩饰的恶意。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金一南,看他如何拆解这个难题。金一南将军脸上依然挂着微笑,眼神却变得锐利,他不紧不慢地反问:“如果白宫被炸毁,美国会怎么办?” 话音刚落,那名记者的脸色立刻变得十分难看,而台下则爆发出压抑许久的笑声。这句反问之所以能瞬间扭转局面,首先在于它揭示了问题的荒谬性。将三峡大坝与白宫对等,金一南将军用一个无可辩驳的类比,直接将对方置于同等的情境下,迫使其面对自己逻辑中的攻击性。 这不仅是外交辞令上的胜利,背后更有三峡大坝本身难以撼动的底气。三峡工程自论证之初就将战争因素纳入了最高考量。它采用的是重力坝设计,简单说就是一座依靠自身巨大重量稳固在地基上的混凝土山。它不像某些空心或薄壁的拱坝,一旦受损就可能引发连锁崩溃。 专家们曾反复推演,即便是百万吨级的核武器直接命中,最多也只能在坝体上炸出一个缺口。由于库区巨大,这种缺口所能释放的洪峰流量,远低于下游水道的最大泄洪能力,根本不会造成毁灭性的溃坝。今天的坝体混凝土强度更是远超普通建筑标准,坚固异常。 更何况大坝内部署了上万个传感器,进行着24小时不间断的健康监测,任何异常都会触发警报。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也曾明确表示,三峡的防御标准在全球同类工程中名列前茅。显然提问的记者连最基本的功课都没做。 而西方对三峡的“惦记”,也并非空穴来风。二战时英国空军炸毁德国鲁尔水坝,造成下游工业区瘫痪的战例,早已让各国看清大型水利枢纽在现代战争中的战略价值。因此,从三峡建设之初,西方舆论的质疑和唱衰就没停过,从生态破坏到工程质量,各种论调层出不穷。 然而三峡建成后在发电、航运和防洪方面展现的巨大效益,恰恰证明了这些论调的破产。这种持续的挑衅,不过是西方对中国崛起既不甘又无奈的复杂心态的投射。 更有深意的是金一南将军在回应中还提到了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事件。当年,一句轻飘飘的“误炸”,掩盖了三名中国记者牺牲、使馆被毁的真相。 金一南重提旧事,潜台词再清晰不过:有些账,中国并未忘记。这既是警告,也是提醒,不要低估中国对历史创伤的记忆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决心。 当然所有回应的底气最终都源于实力。“中国能建三峡,就能护三峡!”这句话绝非虚言。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从能拦截多枚来袭导弹的红旗-19反导系统,到歼-20、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和双航母编队,中国已经建起了一套立体的国土防御体系。 三峡周边更是常年部署着中国最精锐的防空力量,雷达与卫星织成的天网密不透风,任何来犯之敌都必须掂量一下后果。中国的核政策是“不首先使用”,但这不等于任人欺凌。 对三峡大坝这种关乎数亿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战略目标发动攻击,无异于对中国发动核打击,必将招致最坚决、最彻底的报复。这种后果,任何国家都无法承受。 如今三峡大坝不仅是国之重器,也成了热门的旅游景点,它以开放和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建设成就。那个美国记者或许只是想让中国难堪,却不经意间提供了一个舞台,让金一南将军向世界清晰地阐述了中国的底线和实力。 那么回顾整个交锋,是那句直截了当的“白宫被炸怎么办”更显智慧,还是那句掷地有声的“能建就能护”更能代表今日中国的底气?也许,答案就在每一个中国人挺直的腰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