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香港议员大胆呼吁:把维多利亚港矗立百年的伊丽莎白女王雕像撤掉,换上誓死禁烟、抗击列强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这名字,中国人谁不熟?1839年虎门销烟,他一把火把英国鸦片烧了个干净。那会儿列强拿着枪炮逼中国开港,就靠他带着军民硬顶。后来鸦片战争打响,他被革职流放也没松过口,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种骨头,才是该刻在历史里的样子。 香港和林则徐的缘分不浅。当年英军就是从香港岛登陆,逼着清政府签了《南京条约》。现在维多利亚港边上,还留着当年的炮台山遗址,那些锈迹斑斑的炮口,还对着当年英军来的方向。把林则徐像立在这,等于让历史自己说话。 这些年香港不是没清理过殖民符号。皇后大道改回原名,皇家香港警察换成香港警察,可总有些东西藏在角落里。就像这尊女王像,游客路过拍照,本地人见怪不怪,慢慢就成了“默认存在”。 何君尧在会上翻出数据,说去年香港中小学历史课里,关于鸦片战争的内容占比不到5%。孩子们对着女王像写生,却不知道百年前这片海域上,咱们的船是怎么跟鸦片贩子死磕的。他觉得换雕像不是搞破坏,是给下一代补堂历史课。 反对的声音也有。有人说这是“历史虚无主义”,不该随便动老物件。但马上有人回怼,英国在非洲殖民地早把维多利亚雕像全拆了,连伦敦街头都有人呼吁挪走殖民时期的雕像,凭啥香港就得留着? 更有意思的是,有市民翻出1997年回归时的照片。那会儿维多利亚港放着烟花,背景里的女王像在烟火里若隐若现。有人当时就说,这雕像迟早得换,没想到一等就是28年。 林则徐的后人最近也发了声。林鸿汉先生说,先祖当年禁烟,就是怕外来毒物毁了国家。现在香港要扫殖民余毒,换雕像这事儿,林则徐要是知道了,肯定举双手赞成。 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做过个调查,75%的受访市民不知道那尊女王像的来历。学生们填问卷时,有人写成“英国女王旅游打卡点”。这种认知模糊,恰恰说明该换了。 其实换雕像的事儿,各地都有先例。印度把殖民时期的维多利亚雕像挪进博物馆,南非把布尔战争纪念碑改成反种族隔离纪念馆。历史往前走,符号也得跟着变。 何君尧说,他不是要抹去历史,是要让历史站对位置。女王像可以进博物馆,旁边放块牌子说明殖民历史。但港口中央,必须立起咱们自己的民族英雄。 维多利亚港的潮水涨了又退。那些百年前的船笛声早就散了,但有些记忆不该被潮水冲掉。把林则徐像立在那,让进出港的每艘船都看看,这片海现在是谁的主场。这事儿说到底,不是换个雕像那么简单,是给香港的文化地标,重新刻上中国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