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发威了,中国对欧盟发出对等限制!财政部一纸公文踢欧企出局,4500万门槛卡住欧盟高端医疗器械入华之路,国货的春天来了。
7月6日,财政部发布涉政府采购重要通知:预算金额超4500万元的进口医疗器械,应当排除欧盟企业,且非欧盟企业提供的欧盟货占比不得超过总金额的50%,同时,给在华设厂的欧盟企业留了张入场券,不受此次通知影响。
欧盟做了初一,中国才还十五,想玩产业保护,中方奉陪到底。当地时间6月20日,欧盟委员会单方面拟定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500万欧元以上的医疗器械公共采购。中方通过各种渠道喊话欧盟,愿意通过对话磋商和双边政府采购安排等方式妥处分歧,等了一个多月,欧盟就是装鸵鸟,把头埋进沙里当听不见,既然敬酒不吃吃罚酒,事态发展到这一步,中方也不藏着掖着,直接祭出对等反制措施,硬刚到底。
这些年,GPS(GE、飞利浦、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据欧盟中国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欧洲企业实际占据中国医疗市场28%的份额,采购项目多为溢价严重的高端医疗设备,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在欧盟公共采购中的中标率不足5%,且多集中于低值耗材领域,少有超过500万欧元的大订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享受到了高度的开放红利,凭借技术垄断攫取高额利润。
过去十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在国家的引导扶持和资金投入下,多个关键领域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GDP三家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迈瑞、联影、东软等本土企业趁势而起,在国内市场狂飙突进,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此次发出的对等限制令,国产替代速度和国产化率再提升,意味着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的春天真的来了,
先不说欧洲企业在个别领域仍然占据优势地位,只看近年来欧企持续加码投资内地,努力适应国内采购要求,就知道他们不舍得放弃中国医疗器械这个万亿大市场,西门子医疗的影像设备实现全产品线国产化,供应链本土化率超过80%,GE医疗目前在中国销售设备的国产化率也在70%以上。
长期来看,中方的这次反制措施对国内企业来说,既是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的动力,也是稳住国内市场的压力,别想着一劳永逸,技多不压身,领先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