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美打起来,中国沿海被炸了咋办?戴旭上校这句话,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如果中美两国开战,美国有能力把中国的海岸给拆掉,中国也可以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给拆掉,中国作为一个第三世界,最多就是向西方转移重心,而美国将失去这个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 中国的反介入 / 区域拒止战略已形成体系化威慑,东风 - 21D、东风 - 26 等反舰弹道导弹,被外界称为 “航母杀手”,射程覆盖西太平洋,能有效遏制美国航母战斗群靠近中国海岸。 鹰击 - 21 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空射版本,射程可达 1500 公里以上,搭配轰 - 6N 轰炸机,可在防区外对美军航母编队发动饱和攻击。这些武器的存在,让美国航母在第一岛链内行动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布局看似严密,实则存在致命弱点,日本横须贺、韩国乌山、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等关键节点,都在中国导弹射程之内。中国的东风 - 17 高超音速导弹采用乘波体设计,能以 “水漂” 轨迹突破现有反导系统,精准打击这些基地。若这些基地被摧毁,美国在亚太的军事行动将陷入瘫痪。 中国的国防政策始终坚持防御性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反击能力。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即便沿海港口、工厂遭受攻击,也能迅速恢复生产。2022 年中国国防预算达 1.45 万亿元人民币,军工体系具备战时快速动员能力。 此外,“一带一路” 倡议已与 130 多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若战事爆发,中国可通过陆路和中欧班列维持国际供应链,减少对海上通道的依赖。 从国际层面看,美国若贸然对中国沿海发动攻击,将面临严重后果。首先,其盟友体系可能瓦解。日本、韩国等亚太盟友虽表面支持美国,但国内民众普遍反对卷入冲突。 2024 年日本民调显示,超过 70% 的民众反对为台海问题与中国对抗。其次,美国经济将遭受重创。中国是全球最大稀土生产国,若切断出口,美国高科技产业和军工生产将陷入停滞。再者,国际舆论压力巨大。联合国、G20 等平台上,多数国家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美国的军事冒险行为将失去道义支持。 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中国从不畏惧外部压力。1996 年台海危机时,美国航母逼近台海,中国通过导弹试射展示决心,最终迫使美方退让。2022 年佩洛西窜访台湾后,解放军在台海周边展开大规模军事演习,彻底打破所谓 “海峡中线” 的默契。这些行动都表明,中国有能力、有决心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当然,战争是最坏的选择。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任何冲突都将导致双输局面。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但也做好了应对一切挑战的准备。戴旭上校的话,不是在煽动对抗,而是在提醒我们:和平需要实力支撑,只有具备强大的国防能力,才能遏制战争、维护和平。 当前,中国正加速推进国防现代化,歼 - 20 隐身战机、055 型驱逐舰、轰 - 20 战略轰炸机等先进装备陆续列装,进一步提升了战略威慑能力。 同时,中国积极推动 “一带一路” 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逐步构建多元化的国际合作网络。这种 “双保险” 策略,既能保障国家安全,又能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