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马家军要枪毙一个12岁的小红军。谁料,小红军说:“你们用大刀砍死我吧,留下一颗子弹打日本人!”就是这句话,竟然保住了小红军的命 20世纪30年代,中国真是乱成了一锅粥。军阀各占山头,国民党忙着内斗,日本鬼子又趁机入侵,把国家搞得四分五裂。红军是共产党的队伍,那时候正在长征,逃命似的从南边跑到西北,想找个地方喘口气。他们一路上吃的苦可不少,国民党追着打,地形又险,战士们饿死累死的太多了。 马家军呢,是西北的地头蛇,以马步芳、马鸿逵这些人领头,手下兵多将广,反共特别狠。他们跟红军碰上,基本上没啥好话,动不动就打得你死我活。1936年,红军长征到甘肃一带,正好撞上马家军的势力范围,两边一交手,火药味儿浓得不行。红军这边有不少年轻娃娃兵,像12岁的张金龙这样的,都是穷苦出身,跟着部队讨生活。 那时候,日本侵略已经开始了,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气。红军打的是“抗日救国”的旗号,马家军虽然跟红军不对付,但也知道日本人才是大麻烦。这种背景下,红军和马家军虽然是敌对的,可在“打日本人”这点上,多少有点共同语言。 张金龙,1924年出生,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妈早没了,靠村里人救济才活下来。那年头,战乱把人逼得没法活,他亲眼见过日本鬼子烧村子、欺负乡亲,心里早就恨透了。1935年,红军路过他那儿,他看这些兵跟别的军队不一样,不抢东西还帮人,就缠着要参军。首长看他年纪小,本来不想收,可他死活不走,说:“我能干活,我想打鬼子!”最后,部队把他收进了儿童团,干些跑腿送信的活儿。 别看他小,干起活来一点不含糊。搬东西、站岗,他都抢着上,战友们都挺喜欢这个倔小子。他心里那股报国的心思,比谁都强。 1936年,红军在甘肃跟马家军干了一仗,张金龙跟着部队上阵。那次战斗打得特别惨,红军吃了亏,他腿上还中了一枪,没跑掉,被马家军抓了。马家军对红军俘虏向来不留情,抓到就杀,张金龙被押去枪毙,命悬一线。 可就在这时候,他喊了一嗓子:“你们用大刀砍死我吧,留下一颗子弹打日本人!”这话一出,马家军的头领愣了。这小子才12岁,按理说吓得哭都来不及,可他不仅不怕,还想着国家。这句话太有分量了,既显出他的胆子,也点出了大家共同的敌人——日本鬼子。 马家军头领也不是傻子,平时虽然狠,可毕竟是中国人,抗日这事儿他心里也有数。张金龙这话,正好戳中了那点民族感情。头领一琢磨,觉得杀这么个有种的小孩儿也没啥意思,还不如放了他。于是,他挥挥手,张金龙捡了一条命,拖着伤腿回了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