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美女,八年前不顾父母反对嫁给同校非洲同学,结果在非洲过得不如

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美女,八年前不顾父母反对嫁给同校非洲同学,结果在非洲过得不如意,离婚带娃回国找对象难,采访里哭着说后悔,盼中国男人娶她和孩子。

说起来那会儿她才二十出头,大学毕业正热血呢,谈恋爱哪管那么多现实?听说男方是同校的非洲留学生,长得高大帅气,对她又体贴,两人天天泡图书馆看对眼了。她爸妈急得直跳脚——“黑皮肤能生出啥娃?”“语言不通日子咋过?”“万一他家里有老婆呢?”可姑娘偏不听,觉得爱情能打败一切,拉着箱子就跟着去了非洲。

到了那边才知道,理想和现实差着十万八千里。男方家条件一般,住的是铁皮房,厕所还是露天的。她学了点当地话,可婆婆总嫌她“嘴笨”,煮的饭不是太咸就是太淡,洗衣粉放多了被说浪费,放少了又说脏。最难受的是当地人看她的眼神——毕竟是外来的黄种人,买菜被多要两毛钱,坐公交有人故意挤她,连孩子学校的家长会,别的妈妈凑一块儿聊天,她站边上像个透明人。

结婚第三年,孩子出生了。按理说该好了吧?结果更糟。男方家里想要个“纯种”的孙子,总念叨“这娃眼睛不像我们”。她想给孩子办中国户口,男方却拖着不给文件,说“非洲出生就是非洲人”。夫妻俩为了这事吵了无数回,最后男方甩下一句“你爱回不回”,她咬咬牙带着孩子回了国。

现在回国三年了,日子过得比在非洲还难。早上六点爬起来给孩子做早饭,送完幼儿园挤地铁去上班,晚上回来辅导作业,等孩子睡了还得熬夜做兼职——单亲妈妈哪敢歇?相亲市场更是扎心,第一次见面男方相完孩子扭头就走,第二次直接说“带个外国娃,以后上学麻烦”,还有更难听的:“你俩能处八年,他图你啥?图你爸妈给的钱?”她躲在厕所哭,妆都花了,镜子里那个曾经骄傲的大学生,现在像个讨饭的。

前两天看采访,她攥着纸巾手直抖:“我就是后悔,后悔没听爸妈的劝……要是能重来,我死也不会跟他走。”说着说着哭出了声,镜头都晃了。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找个踏实的中国男人,不嫌弃她带孩子,不嫌弃她是“混血妈”,能一起把孩子拉扯大。可这愿望,真的容易吗?

咱们换个角度想,当年她要是不顾一切嫁出去,现在会不会有不同的结局?跨国婚姻哪是谈场恋爱那么简单?语言、习俗、家庭观念,哪样不对付都能闹翻天。再说单亲妈妈,本来就难,再加上“异国”的标签,社会上的偏见像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她不是可怜,是在现实里碰得头破血流还不肯认输——毕竟,谁不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现在网上总有人说“女性要独立”,可独立的前提是有选择的权利。她选错了路,摔得鼻青脸肿,难道就该被踩在泥里?咱们能不能少点嘲讽,多点理解?要是你遇到这样的姑娘,会愿意给她个机会吗?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