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惠州医改放大招!4大医疗集团即将上线

转自:惠州发布

惠州重磅启动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

首批将在惠城、惠阳、大亚湾、仲恺四区

试点建设4个医疗集团。

惠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又迈出关键一步!

此举旨在深入推进惠州市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任务落实,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市民在家门口享有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核心目标

大病不出市,群众家门口享高水平诊疗

根据惠州市卫生健康局联合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市医疗保障局等六部门,最新印发的《惠州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此次改革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统筹区域医疗资源,科学合理网格化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显著提升医疗服务效能与居民健康水平。

方案明确提出,力争到2027年,惠州市域内住院率达到95%以上,让市民无需远赴外市大医院,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地获得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并明显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等“健康产出”。

集团架构

龙头引领+基层协同+省级协作

方案明确,在核心架构方面,将构建“区域龙头引领,基层协同支撑”的医疗网络。

牵头医院由惠州各试点区域内最高等级的公立综合医院担任,负责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并承担集团管理协调职能。

成员单位明确包含1家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乡镇),夯实其公共卫生和健康“守门人”角色;同时根据区域实际纳入符合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负责常见病、慢性病诊疗及康复接续服务。

此外,集团将与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等高水平医院建立紧密外部协作关系,确保群众在家门口获得高水平诊疗支持。

群众红利

省时省钱省心,看好病管健康

医疗集团的建设将直接转化为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就医体验提升。

基层医院“强起来”:三级医院专家、技术、管理理念下沉,提升家门口的社区医院诊疗能力和信任度。

转诊通道“畅起来”:建立科学双向转诊标准和优先通道,经基层转诊患者可优先获得上级医院的检查、住院服务;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由牵头医院和省级协作医院兜底,救治更及时。

钱包负担“轻起来”:检验结果互认率先落地,终结重复检查;统一采购降低药耗成本;引导常见病、慢病在基层首诊,从源头减少不必要支出。

健康管理“新起来”:强化医防融合,探索“院后健康管理”、“社区健康网格”、“网约护理/康复管理”等新模式,由家庭医生团队(全科+专科结合)提供从预防、治疗到康复的连续性服务。

机制创新

打破壁垒,激活资源

方案在体制机制上提出多项突破性举措,旨在破除长期制约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障碍。

打破“编制壁垒”,人才活水流动。支持医疗集团在管理权限内统筹调配人员,上级专家到基层服务、基层人员到上级进修将更顺畅,有效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打破“信息孤岛”,智慧医疗赋能。目标在2025年底实现集团内远程影像诊断全覆盖(基层拍片,上级专家出诊断报告);鼓励运用互联网技术拓展线上复诊、健康管理等服务;探索开发“防过度医疗AI预警系统”以规范诊疗行为。

打破“管理割裂”,实现“六个统一”。实现集团内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采购配送、后勤服务“六个统一”,其中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将率先落地以减少重复检查,让就医更省钱省心。

完善激励导向。优化薪酬绩效考核,重点向基层服务、分级诊疗和健康管理成效倾斜。

探索支付改革。支持有条件区域探索符合医疗集团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如总额付费,推动医疗机构从“多看病”向“看好病、管健康”转变。

“我们希望此次医改惠及广大群众,并为国内医改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惠州样板’。”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是惠州落实国家医改部署、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为老百姓提供新的“健康解法”,也为医务人员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科普小贴士:什么是医疗集团?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是在政府主导下,将区域内不同层级、类型的公立医疗机构“打包”形成的协作共同体。其建设有四大评判维度——责权协同、资源协同、业务协同和机制协同。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和分工协作,让“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更靠谱,需要时转大医院更顺畅,看病检查更省钱省心,疑难杂症也有高水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