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叶剑英说:“让我们从心底佩服一个人不容易。但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大家逐渐认识

叶剑英说:“让我们从心底佩服一个人不容易。但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大家逐渐认识了毛主席。别人也都当过头、掌过舵,但都不行。只有毛主席,把我们这些人拢起来,干成了建立新中国并开始建设社会主义这件大事情。” 叶剑英那句话说得实在,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靠的是真本事。早些年,党内不少人试着领头,可要么路走歪了,要么队伍散了。毛泽东不一样,他一上手,就把散沙捏成了铁拳。井冈山时期,革命火苗差点灭了,他带着队伍硬是在山沟里扎下根。那会儿国民党围剿凶得很,可他愣是用游击战把敌人拖得筋疲力尽。同志们一看,这家伙真有两把刷子,慢慢就服了。到了长征路上,遵义会议那是个大坎儿,红军差点折了。毛泽东站出来,分析得头头是道,硬是把队伍带出了绝境。从那以后,大家伙儿心里都明白,这舵还得他来掌。 毛泽东的厉害,不光是会打仗,更是他那套“农村包围城市”的想法。别人都盯着城里闹革命,他偏偏跑到乡下,把农民发动起来。1927年秋收起义没成,他就带着人上了井冈山,硬生生开辟出一片根据地。后来红军发展壮大,靠的就是这招儿。到了抗日战争,他又提出“持久战”,让八路军、新四军跟日军周旋,把敌人拖垮。这战略眼光,谁能比?解放战争那会儿,三大战役打得漂亮,国民党几十万军队愣是被收拾得服服帖帖。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新中国的底子,就是他带着大家伙儿一步步夯实的。 叶剑英说毛主席“把我们这些人拢起来”,这话可不假。革命那会儿,队伍里啥人都有,有知识分子,有农民,有当兵的,想法还不一样。毛泽东硬是靠他的智慧和魄力,把大家拧成一股绳。他不光会讲大道理,还能接地气,跟战士们聊庄稼、聊打仗,大家听着觉得这人真不端架子。长征路上条件苦得要命,他带头吃草根,跟大家一块儿扛,哪个不感动?抗日时他在延安讲课,讲得干部们心里亮堂堂的,都愿意跟他干。解放战争中,他坐镇指挥,部署得滴水不漏,前线将士心里有底。这份凝聚力,真是别人学不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没歇着,带着国家往社会主义路上走。第一个五年计划搞起来,工业从无到有,东北的钢厂轰隆隆地响,钢产量蹭蹭往上涨。农业上,土地改革让农民翻了身,合作化运动又把生产搞得热火朝天。国际上,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站稳了脚跟,打破了西方的封锁。这成绩不是吹出来的,是他带着大家伙儿一点点干出来的。当然,那几年也碰上过天灾人祸,可他一直强调要让老百姓吃饱饭,带着党和人民硬扛了过去。这份担当,谁能说不硬气? 说起毛泽东的能耐,得提几件大事儿。遵义会议上,他力排众议,带着红军闯出一条生路;抗日战争中,《论持久战》写得明明白白,成了抗战的指南针;解放战争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他运筹帷幄,把国民党打得没脾气。这些战役可不是靠运气,靠的是他看透局势的本事。还有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天,天安门广场上红旗飘飘,那一刻是多少人流血流汗换来的。他把这些胜利串起来,硬是把一个破破烂烂的国家带上了新轨道。 叶剑英这话说得动情,也说得在理。他自己是革命老将,跟着毛主席出生入死,看得比谁都清楚。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他都冲在前头,长征时帮着指挥渡江,抗战时当参谋长,解放战争里策划大仗。新中国成立后,他管广州,干得有声有色,后来还当了元帅。他对毛主席的佩服,不是拍马屁,是打心底里认。两人一块儿干革命那么多年,叶剑英心里有杆秤,知道谁真能挑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