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382年,51岁的马皇后病危,朱元璋暴怒:“你想死就死!你死了,朕后宫佳丽无数

1382年,51岁的马皇后病危,朱元璋暴怒:“你想死就死!你死了,朕后宫佳丽无数!”

安徽宿州,1332年,马氏诞生在一个清贫的家庭,父亲是位低级官员,母亲早逝。她自幼家境窘迫,随父艰难度日。1352年,20岁的她嫁给了24岁的朱元璋,彼时朱元璋不过红巾军中一介小头领,生活困苦异常。婚后,马氏不辞辛劳,积极参与军营事务,为士兵缝补衣物,管理粮草辎重,奔波劳碌。因其身材高大,步履稳健,人称“马大脚”,这朴实的称呼却透着温暖。在朱元璋征战四方之际,马氏始终坚守后方,不仅妥善处理后勤保障,还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使得军营井然有序。随着朱元璋势力壮大,马氏的责任也日益加重。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马氏理所当然地成为皇后。入宫后,她依旧保持朴素的生活作风,不喜奢华,衣着多为自制布料。她治理后宫,不摆架子,以诚相待,对犯错的宫人耐心劝诫,从不疾言厉色。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敢于直言进谏,即使面对朱元璋的雷霆之怒也毫不畏惧。多次劝阻朱元璋滥杀大臣,有一次朱元璋盛怒之下欲处决数位犯错官员,马氏不慌不忙,以书论理,阐述宽恕的益处,最终使朱元璋消气,保全了那些官员的性命。她这种刚柔并济的处事风格,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敬佩,被誉为朱元璋的“定盘星”。

1382年夏,51岁的马皇后突患重疾,病情迅速恶化,形容枯槁,气息奄奄。朱元璋闻讯后,焦急万分,立即召集全国名医进宫诊治。太医们开方配药,宫女们侍奉汤药,宫中一片忙碌,但马皇后的病情却不见好转,服药无效。马皇后深知自己命不久矣,为了避免连累太医,她拒绝继续服药。她担心,若治疗失败,朱元璋迁怒于太医,后果不堪设想。朱元璋发现她拒药,勃然大怒,冲到床前,见药碗依旧完整,怒火中烧,脱口而出那句狠话。马皇后并未动怒,她眼神中流露出眷恋,目送朱元璋离去。她并非怨恨,而是不舍。她明白朱元璋外刚内柔的性格,这番话语并非真心,而是焦虑之下的无奈之举。朱元璋离开后并未走远,在宫外徘徊良久,独自一人默默承受着痛苦,无人敢靠近。他那句“朕后宫佳丽无数”,看似气话,实则源于心急如焚。几十年风雨同舟,从困顿到荣华,马皇后一直是他最忠实的伙伴,亦是他最坚实的后盾。眼见她病入膏肓,他内心如刀绞般痛苦,却又拉不下脸来请求她。那句狠话,既是责怪她的不听劝,也是对即将失去她的恐惧。马皇后理解他的心思,她没有生气,因为她了解他。几十年夫妻,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朱元璋的性情,刚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柔软的心。临终前那一瞥,饱含着深厚的情谊,是对朱元璋最后的慰藉。

1382年9月17日,马皇后撒手人寰。朱元璋悲痛欲绝,下令全国停朝十日,文武百官皆着素服哀悼。他亲自为她上谥号“孝慈高皇后”,并在孝陵旁修建了宏大的陵墓。葬礼上,他一言不发,手握佛珠,泪流满面。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判若两人。他再未踏足她曾经居住的宫殿,那地方被封锁,蒙上了一层灰尘。他经常独自一人坐在那里,凝视着马皇后用过的纺织工具,陷入沉思。后宫嫔妃众多,但他再未册立皇后,那些女子无法取代马皇后,更无人胆敢像她那样直言劝谏。马皇后离世后,朱元璋性情更加暴戾,朝中大臣稍有不慎便招致斥责,甚至被处死。1385年,他查抄户部账册,处决了数十名官员,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晚年,他疑心更重,制造了“胡蓝狱”,致使数万人丧命。大明王朝的政治局面,也因马皇后的逝去而动荡不安。1398年,朱元璋去世,临终前仍命人将马皇后的遗物置于身旁,可见他对她的思念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