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远离多囊,让你好“孕”连连

夫妻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规律性生活1年以上(35岁以上的女性缩短至6个月)仍未怀孕,临床上就称为不孕症。导致不孕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最常见的排卵障碍性疾病,也是女性备孕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以下科普一些不孕症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知识。

一、女性不孕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史采集:包括月经史、性生活情况、既往妊娠史、手术史、慢性疾病史等。

2.体格检查:检查体重、BMI、体毛分布、乳房发育等,用于评估是否存在内分泌异常。

3.妇科检查:观察生殖器官发育情况,排查子宫、输卵管、卵巢是否有器质性疾病。

4.激素检测:如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AMH(抗穆勒氏管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以评估卵巢功能。

5.影像学检查:B超(监测卵泡发育)、输卵管造影(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宫腔镜(观察子宫内环境)等。

6.其他检查:检查甲状腺功能、血糖、胰岛素水平等,排查是否为代谢性疾病影响。

二、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

导致女性不孕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排卵障碍(占不孕症的25%~3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内多个小卵泡无法成熟,导致无排卵或稀发排卵。

卵巢早衰(POF):40岁前卵巢功能衰退,卵泡耗竭。

高泌乳素血症:泌乳素过高抑制排卵。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或甲减影响激素平衡。

2.输卵管因素(占30%~35%)

输卵管堵塞或积水,常见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既往宫腔手术史。

3.子宫因素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宫腔黏连等影响胚胎着床。

先天性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可能导致流产或不孕。

4.其他因素

内分泌代谢问题:如有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等。

免疫因素: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抗精子抗体等。

心理因素:长期焦虑、压力大可能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

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不孕的关系

1.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表现(如多毛、痤疮、脱发),超声显示卵巢多囊样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有≥12个直径2~9mm的小卵泡)。2.多囊卵巢综合征如何影响怀孕?

排卵障碍:卵泡无法成熟并排出,导致无排卵性不孕。

激素紊乱:高雄激素和LH/FSH比例异常,抑制正常卵泡发育。

胰岛素抵抗:50%~70%的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进一步刺激卵巢分泌雄激素,形成恶性循环。

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长期无排卵使子宫内膜缺乏孕激素保护,可能发生增生甚至癌变,影响胚胎着床。

3.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目前采用“鹿特丹标准”,满足以下三条中的两条即可诊断:

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临床或生化高雄激素表现。

超声显示卵巢多囊样改变。

四、如何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提高怀孕概率?

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管理,大多数患者仍可以成功怀孕,以下是关键改善措施:

1.基础治疗——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饮食:坚持低GI(升糖指数)饮食,减少摄入精制碳水,增加优质蛋白(鱼、豆类、瘦肉)和膳食纤维(蔬菜、全谷物)摄入。

控制体重:减重5%~10%,能显著改善排卵功能。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结合抗阻训练(如瑜伽、哑铃等)。

2.药物治疗

调整月经周期:口服短效避孕药(如优思明)或孕激素(如地屈孕酮),保护子宫内膜。

促排卵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克罗米芬、来曲唑等药物帮助卵泡发育。

改善胰岛素抵抗:使用二甲双胍可降低血糖和雄激素水平。

3.辅助生殖技术(ART)

若促排卵无效,可考虑以下辅助生殖技术。

人工授精(IUI):将优化后的精子直接注入宫腔。

试管婴儿(IVF):适用于合并输卵管问题或多次促排失败者。

4.心理调节

长期焦虑会加重内分泌紊乱,可通过正念冥想、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压力。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科学调整生活方式、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必要的辅助生殖技术,大多数PCOS患者都能实现“好孕”梦想。如果你正在备孕路上挣扎,请及时就医,制定个性化方案,早日迎来属于自己的健康宝宝!

(作者系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主治医师)

转自:南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