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中俄为什么要站在一起?其实有个俄罗斯的精英已经说出了答案。俄罗斯政治家康斯坦丁·

中俄为什么要站在一起?其实有个俄罗斯的精英已经说出了答案。俄罗斯政治家康斯坦丁·卡拉切夫对中俄关系说过,他认为中国既不是俄罗斯的盟友,也不是朋友,中俄只是恰好走到一起的同路人而已。 中俄关系的本质,确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盟友或朋友。两国没有签署军事同盟条约,也不搞意识形态输出。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的合作缺乏深度。恰恰相反,中俄在战略层面的默契,已经达到了 “不是盟友但胜似盟友” 的程度。 这种默契,首先源于地缘政治的现实需求。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得焦头烂额,经济上急需中国的市场和投资;中国则面临美国的战略围堵,需要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牵制美国。双方就像两个在风雨中相互扶持的旅人,虽然目的地不同,但眼下的道路却交织在一起。 能源合作是中俄关系的重要基石。2024 年,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往中国输送了 380 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占中国天然气进口的近 20%。 俄罗斯是中国原油、天然气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则是俄罗斯机电产品、汽车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这种深度的经济互补,让两国形成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利益共同体。 军事合作同样引人注目。2024 年,中俄在东海和波罗的海举行了多次联合军演,双方舰艇协同作战,共享态势信息,展现了高度的互信。 2025 年,中俄 “海上联合 - 2024” 演习更是贴近实战,演练了联合防空反导、联合搜救等科目,进一步提升了双方的联合作战能力。 在国际舞台上,中俄的协作更是频繁。在联合国安理会,两国多次联手否决西方的提案,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在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平台上,中俄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引领 “全球南方” 团结自强。 2025 年,普京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呼吁扩大本币结算,提议创建新的金砖国家投资平台,这背后离不开中俄的默契配合。 但中俄关系也并非一帆风顺。俄罗斯国内有部分人对中国的崛起心存疑虑,担心中国会在中亚等地扩大影响力,挤压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而中国也对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保持谨慎,避免过度卷入西方与俄罗斯的对抗。 卡拉切夫说中俄是 “同路人”,其实是在强调双方合作的务实性。这种务实性,体现在两国不搞意识形态对抗,不针对第三方,而是聚焦于共同利益。 无论是能源合作、军事演习,还是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中俄都在以实际行动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为世界提供稳定性和正能量。 从长远来看,中俄关系的韧性和潜力依然巨大。两国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才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正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所说,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成为世界大国和邻国关系的典范。 卡拉切夫的话,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中俄之间没有虚假的兄弟情谊,也没有意识形态的绑架,有的只是基于现实利益的合作与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