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禾赛科技樊鹏:机器人将成为激光雷达的关键增长引擎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陈铭记者邓贞)当车载领域降本提效,激光雷达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下一个爆发点会在哪里?

禾赛科技CFO樊鹏给出的答案是:机器人。

在接受上海证券报的专访时,樊鹏表示,从大幅降低成本、推动激光雷达进入十万元级车型,到推出面向割草机器人的定制产品、切入机器人市场,激光雷达这颗原本装在车上的“眼睛”,正在进入更多元的下游场景。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禾赛当下的路径选择,那就是:成本做“减法”,场景做“加法”。激光雷达的故事,远未结束。

降本,不是打“价格战”

从市场渗透率来看,激光雷达正在“跨越鸿沟”。

今年一季度,禾赛开始交付第二代车载激光雷达ATX产品。在持续的技术迭代及成本优化下,曾经单个售价高达50000美元的激光雷达,现在降到了200美元甚至更低。

这无疑是大幅度降本。在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现场,禾赛科技创始人、CEO李一帆以此回应马斯克对激光雷达“太过昂贵”的质疑:“我很自豪我们把如此重要的安全传感器的价格降低了超过99.5%,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说‘他们已经为自己的行业做到了这一点’。”

2024年,禾赛全年亏损收窄至1亿元,经Non-GAAP调整后实现净利润1370万元,成为全球首家实现Non-GAAP全年盈利的激光雷达上市企业。同年,禾赛实现激光雷达交付量约50.2万台,同比增长126.0%。

尽管智能驾驶业界仍存在纯视觉方案和激光雷达方案的争议,但价格下降的确带来了激光雷达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目前我们的产品已下探到12万元级的车型上,进入主流大众市场。”樊鹏告诉上证报,相关数据显示,今年4月激光雷达在整体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突破16%,这意味着激光雷达已正式实现“跨越鸿沟”。

激光雷达的市场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高工智能汽车产业研究院数据,今年1-5月,中国市场乘用车激光雷达前装量达到78.92万颗,同比增长83.45%;禾赛也于近日晒出了与某知名车企伙伴的“成绩单”——1小时预定289000台,其车型百分百全系标配禾赛激光雷达。

不过,在樊鹏看来,降本并不是简单做减法:“ATX的体积比AT128缩小了60%,功耗减少55%,价格也降低了一半,但是性能反而做了提升,最佳分辨率提升了一倍,还增加了全天候智能滤噪功能。”

截至一季度末,禾赛ATX已经获得了12家国内外头部主机厂的多款量产车型定点,交付量接近4万台,并且被理想、小米等众多主机厂客户规划为2025年量产车型的标配。

“价格的下降不应该靠打‘价格战’来实现,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品迭代实现。”樊鹏表示,“激光雷达作为智能汽车的重要“安全件”,我们要在保证性能和质量的前提下,再去不断优化成本。”

“我们会官宣更多机器人客户”

智能驾驶之外,激光雷达的想象空间还在不断扩大。

樊鹏对此的判断是:“机器人毫无疑问将会成为激光雷达的又一关键增长引擎。”

“近几年随着AI大模型的飞速进步,机器人市场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整体市场规模不断攀升,应用场景也在持续拓展。”樊鹏指出,“其中服务型机器人的增长势头尤为迅猛。”

以近期爆火的割草机器人市场为例。根据MordorIntelligence的数据,2021年至2024年,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从15亿增至26亿美元。而激光雷达作为重要的感知设备,可以助力割草机器人实时扫描草坪地形,精准识别障碍物、小动物及植被分布,实现更高效、安全的作业。

禾赛早有布局,因势而动。今年1月,其推出为割草机器人市场量身定制的JT16迷你型激光雷达,发布不到5个月即达成超10万台累计交付量,成为机器人领域最快达成这一里程碑的激光雷达产品。

4月,禾赛宣布与可庭科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者是追觅生态链上的高端智能庭院品牌,产品线涵盖割草机器人、花园电动工具等智能设备。禾赛称,将为可庭科技在未来一年里提供30万颗JT系列激光雷达,赋能追觅割草机器人。

“目前,几乎所有的割草机器人一线品牌,我们都在对接合作。”在樊鹏看来,这一领域潜力巨大,“预计未来两三年内,割草机器人市场可能会保持每年50%-70%的高速增长。”

除了割草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正在加速向多个应用场景延伸。“激光雷达是所有机器人移动的最佳传感器,机器人只要需要在三维空间中进行导航和定位、与物理世界进行交互,就都离不开激光雷达。”樊鹏表示。

据悉,今年以来,禾赛已与杭州六小龙之一达成合作,借助激光雷达的主动测距、高精度、强抗干扰等特性,推出机器人仿真训练场景生成新方案。在泛机器人领域,樊鹏表示,禾赛已为全球前十大Robotaxi企业中的八家提供激光雷达。

随着机器人技术在各领域实现商业化落地,激光雷达或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机遇。目前,禾赛的产品已应用于配送机器人、清扫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测绘行业等领域,并与宇树机器狗、美团无人配送车等头部企业的业务达成合作。

关于未来,樊鹏给出了一个预告:“很快,我们还会官宣更多机器人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