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669年,德国一男子为了提炼黄金,竟然煮了5000升尿液,被人嘲讽是傻子,最后

1669年,德国一男子为了提炼黄金,竟然煮了5000升尿液,被人嘲讽是傻子,最后黄金没提炼出来,却意外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价值比黄金还高!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7世纪的欧洲,炼金术风靡一时。那时科学尚未成熟,许多人深信自然界隐藏着神秘力量,只要掌握了这些“密码”,便能将普通金属变成贵重的黄金,甚至实现长生不老。 布兰德,一个退伍老兵兼小商人,也沉醉于这一信念,尽管曾涉足玻璃制造等行业,他始终无法摆脱对财富的渴望和炼金术的迷恋。 他尝试过多种材料和配方,但始终一无所获,正当他一筹莫展时,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闪现脑海:黄金是金黄色,尿液也是黄色,它们或许有着某种关联,这个想法虽然听起来荒谬,却燃起了他重新投入实验的决心。 布兰德开始四处收集尿液——军营、酒馆、市集,无一不去讨要或购买,几个月下来,他聚集了足足5000升,这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十多年的排尿量。 这样庞大的数量,使他成为汉堡城中人人侧目的“怪人”,邻居避之不及,妻子也逐渐失去耐心,回到家中,布兰德将尿液倒入巨大的铁锅,点燃柴火,开始长时间的加热浓缩。 屋内弥漫着刺鼻的气味,邻居们纷纷抱怨,街道上也不时传来指指点点,即便如此,布兰德的目光依旧紧盯锅中液体的每一次变化。 他的实验极其艰苦:数周反复蒸煮、过滤、浓缩,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他期待着奇迹——黄金的出现,然而现实残酷,锅底只留下漆黑的残渣,黄金始终无迹可寻,资金逐渐枯竭,精神濒临崩溃。 就在他准备放弃的那个夜晚,意外发生了,清理锅底残留物时,一团白色物质在黑暗中泛起幽幽蓝绿色的冷光,与火焰的炽热截然不同,布兰德被这神秘光芒吸引,取出细看,发现这物质质地柔软如蜡,极易燃烧,燃烧时发出白色火焰。 他将这东西称为“Phosphorum”,意为“带来光明者”,布兰德虽然没炼出黄金,但无意间分离出了磷——这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人工方法分离出来的元素。 尽管当时他并未意识到磷的科学价值,仅想着能卖个好价钱补贴实验损失,但他的发现打开了现代化学的新篇章。 不久之后,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等人接手研究磷,揭示了它的多种特性:极易发光、剧毒、高度易燃,磷不仅具有神秘的化学性质,更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参与DNA构造,细胞膜的形成,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在农业领域,磷成为重要的肥料成分,极大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成为全球战略资源,除此之外,磷还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军事及化工产业,其价值远远超过黄金。 布兰德的实验,是人类科学史上一次典型的“失败中偶然成功”,他的执念虽源于对黄金的渴望,实验虽充满荒谬与恶臭,但正是这份执着,推动他无意中开启了元素周期表的大门。 这一发现不仅终结了古老炼金术的某些幻想,更促使人类开始用实验和理性探索自然规律,磷的分离,标志着化学逐渐脱离神秘主义,迈向现代科学的理性轨道。 今天的我们,已经习惯了磷肥的丰收,依赖磷元素在生命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却很少想到,它竟源于一位用尿液做实验的“失败炼金术士”,布兰德终其一生没能成为“金主”,但却因无心的发现,赢得了科学史上的一席之地。 他的故事提醒我们,科学探索的道路常常曲折漫长,甚至荒诞离奇,伟大的突破,往往诞生于偶然与坚持的交织,失败未必毫无价值,只要保持求知的心,就可能在意想不到的角落,找到照亮未来的“光”。 (信息来源:中国科普博览——为了炼金,他煮了60桶尿,却意外发现了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