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很生气!德国外交部对中国军方用激光瞄准德国军机非常的不满!7月8日,根据外媒报道,德国外交部召见中国驻德国大使,称中国军方用激光瞄准了一架参与由欧盟牵头的护航行动—“阿斯皮德斯行动”的德国飞机。德国方面表示,该行动旨在保护海上安全。 7月2日,德国联邦国防军一架由比奇空中国王350改装的“多传感器平台”侦察机正在执行欧盟“阿斯皮德斯行动”的侦察任务。 这架表面由民用承包商运营的飞机,实则搭载了电子信号截获、光学数据采集等军用设备,机上四名德国军事人员正在分析红海航道的实时数据。 当这架侦察机接近中国海军第47批护航编队的052D型驱逐舰“包头舰”和054A型护卫舰“红河舰”时,德方声称遭到了中方激光照射,导致飞行任务被迫中止,最终降落在吉布提基地。 然而,7月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德方所称的信息与中方了解的事实“完全不符”,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行动是履行大国责任,且一直同德方和欧方保持着良好沟通。 这起事件的关键争议点在于德国侦察机的真实性质和中方反制措施的合法性,根据多方信息,德国此次使用的比奇空中国王350侦察机,虽然由民航飞行员驾驶,但经过特种改装后,具备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本质上是一架披着民用外衣的军用侦察机。 而且,德国侦察机此次的行动轨迹颇为可疑,据英国路透社发布的卫星照片分析,这架飞机在距离中国舰队不足10海里处盘旋,属于极度敏感的“擦边球”行为。 军事专家指出,激光的有效作用距离通常在10公里以内,若德国飞机保持在安全距离外飞行,根本不可能被照射到,这恰恰证明其主动抵近挑衅。 这出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西方“航行霸权”与中国“对等安全”原则的冲突,欧盟“阿斯皮德斯行动”表面上是为了保护红海航运安全,实则配合美国遏制胡塞武装、强化西方主导权。 而中国护航编队始终强调中立立场,专注于航道安全,并与胡塞武装达成通行协议,这种差异化的战略定位使得中国在红海的存在成为某些国家的“眼中钉”。 德国近年来对华政策的矛盾性在此事件中凸显,一方面,德国汽车业35%的出口依赖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德国却频繁介入印太、红海事务,企图以“价值观外交”刷存在感。 国际舆论对这起事件的反应呈现明显分化,俄罗斯媒体强调西方的“双重标准”,指出若德国侦察机遵守国际规则,根本不会进入激光射程,阿拉伯国家则对德国的“选择性正义”表示不满,认为其真正意图是削弱中国在红海的影响力。 而西方媒体则纷纷跟进,渲染“中方使用激光武器威胁西方军机”,试图塑造中方“责任方”形象。 说到底,中国的激光反制,既是对自身安全的捍卫,也是对国际规则公平性的重申,随着中国海军激光武器的常态化部署,西方的抵近侦察将付出更高代价。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双方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加强沟通,避免误解误判。 在红海这片战略要地上,任何试图通过舆论炒作转移视线的行为,都不如切实遵守国际法、尊重他国安全关切来得重要,这场“激光风波”最终会如何收场,国际社会正拭目以待。
评论列表